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首页> 专题频道> 数字乡村知本论 >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来源:光明网2024-08-20 17:4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浚流之措,更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之举。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要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五个方面入手,助推实现全面振兴。

  产业融合创新,激活民族乡村经济活力。产业融合创新,激活民族乡村经济活力,需立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特色农业升级、民族文化产业赋能、生态旅游开发三个维度,深度挖掘与整合资源,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特色农业升级,需结合智慧农业技术,提升传统农业附加值;民族文化产业赋能,需深挖民族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形态;生态旅游开发,需融合生态与文化,打造绿色旅游品牌。第一,特色农业升级,需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引入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建设智慧农业平台,实现精准农业。需设立智慧农业示范点,建设智能灌溉、病虫害预警系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结合电商平台,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政府与企业合作,定期举办智慧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科技应用能力。政府应设立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基金,举办农产品节、品牌推广活动,提升产品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第二,民族文化产业赋能,需深挖民族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产业形态。建立民族文化产业基地,集创作、生产、销售于一体,推广民族手工艺品、音乐、服饰等。政府与文化产业企业合作,提供设计、营销、版权保护等支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举办民族文化创新大赛,激发创意,推动文化产品创新。政府应设立民族文化教育基金,举办民族艺术、手工艺培训,提升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储备。第三,生态旅游开发,需政府与企业合作,结合民族特色与生态资源,打造绿色旅游品牌。政府应开发民族风情体验、生态观光等绿色旅游线路,结合数字化手段,提供沉浸式旅游体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参与生态保护的农户给予经济补偿,形成绿色经济与生态修复的良性循环。政府与旅游企业合作,定期举办绿色旅游节、生态文化节,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政府应设立绿色旅游教育基金,提供环保教育、旅游服务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科学选拔机制,引导民族干部扎根基层。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民族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多民族地区稳定、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坚强组织保障。面对基层民族工作干部缺失,干部受教育程度低的问题。首先,各级政府要从政策上进行支持和保障,要出台相关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意见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让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有章可循。其次,对民族地区从事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干部在录用、培养、晋升、待遇等方面进行改进,让相关干部在基层、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有更多的归属感、获得感,能安心工作,扎根乡村基层。第三,干部培养从学生抓起,坚持对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人口较少和干部成长较慢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招生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高等教育的深造。高校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参加群团组织进行锻炼,树立起立志为乡村振兴工作做贡献的高尚意识。第四,坚持自己培养自己的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对自己本民族的风俗、传统、语言等更加熟悉,在基层一线培养少数民族工作人员,坚持用自己的干部处理本民族自己的事务。坚持把优秀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引导到基层,形成科学的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机制。

  传承民族文化,助力民族乡村特色发展。文化振兴是全面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而少数民族文化更是绚丽多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必须要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首先,要保障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存环境”,中华民族共同体不等于“去民族化”,要保障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语言等赖以生长的土壤和环境,给予少数民族群众充分的优秀民族文化传承自由。其次,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树立起“文化自觉”,也就是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自觉地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擢升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识、自重与自尊。要着力避免目前存在的“破坏性建设”现象,避免优秀民族文化“听其自然”式的发展。第三,多措并举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采取政府与私营企业扶持培训、民间手艺人自发培训、家庭内部培训等措施进行传承,不能让文化传承“离开本土”。第四,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视对民族文化符号的保护,充分发挥出民族符号所蕴含的价值意义,采取民族语言培训、民族文字记录等保护和传承措施。第五,相关民族学学者要加大研究力度,为优秀民族文化传承路径的探索提供理论指导,也要引导非少数民族群众热爱、尊重、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相关部门可根据地方实际,制定保护和传承本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规和条例,从法律的角度来保障民族优秀文化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传承与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民族乡村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民族乡村可持续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从生态基础设施升级、绿色产业创新、文化生态融合三个维度,深度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生态基础设施升级,旨在提升乡村生态承载力;绿色产业创新,旨在实现生态资源的经济转化;文化生态融合,旨在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生态意识。第一,生态基础设施升级,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构建智能生态监测与管理系统。政府应建立生态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水质、空气质量、土壤状况,预警生态风险。同时,建设生态公园、湿地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乡村生态价值。政府与科研机构合作,定期举办生态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生态管理能力。政府应设立生态基础设施基金,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确保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第二,绿色产业创新,需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民族手工艺品等产业。政府应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养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结合民族文化,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如民族风情体验、生态观光,吸引绿色消费群体。政府引导,提供绿色产业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补贴,鼓励绿色技术创新。政府应设立绿色产业基金,支持绿色企业成长,举办绿色产业创新大赛,激发产业活力。第三,文化生态融合,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生态意识。政府应建立民族文化生态村,集民族艺术、手工艺、生态教育于一体,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政府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民族文化与生态教育活动,如民族文化节、生态环保讲座,提升全民生态意识。政府应设立文化生态教育基金,提供活动资金支持,定期评估文化生态融合效果,优化教育与活动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少数民族乡村基础。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需创新策略,从智能绿色化、文化融合化、信息数字化三个维度,深度夯实少数民族乡村基础。智能绿色化基础设施,旨在科技赋能,绿色转型;文化融合化基础设施,旨在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旨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速乡村数字化进程。第一,构建智能绿色化基础设施体系,需政府引领,社会资本参与,引入前沿技术。物联网、大数据、清洁能源技术应用,建设智慧农业平台,实时监测调控农业生产,提升效率与可持续性。政府应设立智慧农业示范区,推广智能灌溉、病虫害预警系统,同时构建清洁能源网络,设立智能微电网,解决偏远地区能源问题,保护生态。政府与企业合作,定期举办智慧农业与绿色能源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科技素养,确保技术普及与应用。同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参与生态修复与绿色产业发展的农户给予经济补偿,形成绿色经济与生态修复的良性循环。第二,优化文化融合基础设施,需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民族特色,如桥梁、道路装饰以民族图腾,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建立民族文化交流中心,集图书馆、艺术展览、技能培训于一体,成为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平台。政府与社区合作,设立民族文化教育基金,举办民族文化节、艺术工坊,邀请各民族艺术家交流与创作,增进民族间相互理解与尊重。同时,开展民族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培训,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三,建设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需政府加大投入,实现光纤与5G覆盖,完善乡村宽带网络,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建设数字乡村平台,集政务、教育、医疗等服务于一体,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政府应设立数字乡村服务中心,提供网络使用培训,确保村民享受数字红利。政府与科技企业合作,引入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资源,提升乡村教育与医疗水平。定期举办数字技能培训,如电商运营、在线教育,提升乡村居民数字技能,推动乡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与服务的均等化。

(户振亚,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嘉浩,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李舒雅,山东省菏泽信息工程学校)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年度最大满月现身夜空

  • 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9月19日,云南省文山市小马厂城市田园综合体内,5000亩梯田水稻金黄满溢,农机轰鸣,穿梭其间加速秋收。
2024-09-19 15:44
2024年9月19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通顺街小学学生在进行秋收作物运输比赛。
2024-09-19 15:23
“干,才是马列主义!” 中国石油大学暑期实践追寻铁人精神 “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人喊出的铮铮誓言,激励着中国石油大学学子追寻铁人精神迈出坚实脚步。
2024-08-27 10:35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