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国当前正处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阶段,新质生产力以持续高新科学技术、培育复合型新质劳动者、以数据为核心,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进乡村现代化转型。
乡村农业振兴,科技创新对农业尤为重要。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生产力是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也是衡量社会历史进步的关键因素。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生产力中不仅包括人的因素,还包括生产工具与劳动资料,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新质生产力具备新技术、新劳动力及新劳动对象,并不断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创新性、高素质劳动者及新发展模式的特征。
长期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战略,一定程度促进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化实现,如基因编辑技术、智能化及农机装备等引入乡村产业发展,农业发展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能否与科学技术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要素。新质生产力下土地资源问题不仅是土地本身的问题,而是与经济、社会、农业生产等全方位协调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是推动科学创新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数字化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的关键标准。
高新科学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过程中不仅加强乡村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农业生产智能化与智慧农业。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用于解决目前乡村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数字鸿沟问题。例如,加大乡村基础网络的建设,乡村网络的稳定与发展。着力提升乡村光纤网络与移动宽带等业务的基础建设;加强乡村大数据平台,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适合三农发展的独特应用软件,建立农业农户信息综合应用信息服务建设平台,建设乡村共享农业发展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与精准度,精准通过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管理,根据农业生产作物规律生长需求实施精准灌肥与农作物病虫的防治等,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与效率。
培育复合型新质劳动者赋能乡村振兴。复合型劳动者的素质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农业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科学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效率。因此,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复合型新质劳动者,提高他们的素质。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就必然要求劳动者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与更强的能力。这要求劳动者不断学习新型技术,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培育复合型新质劳动者,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和新质农民队伍的建设。现阶段重点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主要通过开展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农业相关技术支持形成较强的农业技能培训群体,同时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站等与乡村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与经营技术,培育复合型新质劳动者。
强化乡村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转型。首先,大力运用智能农机、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农场的建设。推广使用自动驾驶拖拉机不断推广与应用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系统等智能农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精准度。利用大数据分析土壤,天气与作物生产状况,进行精准农业管理,优化种植结构与农作物产量,并建立物联网系统,推广农村电商平台,帮助农民直接对接市场,减少中间环节,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其次,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推广有机种植技术,研制有机农药与化肥,培育抗病虫的种子改良技术,增强作物的产量,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堆肥等,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循环。例如,在一些地区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通过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最后,推进乡村现代化转型。政府在乡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应加强政策引导与金融支持并不断提升乡村地区的交通、信息、水利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企业推动农产品的加工与品牌建设,推动技术升级,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完善市场供需体系。企业并不断开发适用农民与乡村企业的经融产品等。农民作为乡村市场的生产者,是现代乡村市场建设的基础,通过学习种植与养殖,提供高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农民作为乡村市场的消费者,不断推动乡村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推动新型消费模式的构建,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总目标。
作者:彭帮姣,武汉轻工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