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指出,各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促进“专创融合”教育。涉农高职院校应结合乡村振兴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以专业教育为基础,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构建“专创融合”的农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在21世纪的数字化浪潮中,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亦然。数字化转型不仅为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带来了变化,同时也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随着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作为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在数字化视域下的作用和影响值得探讨。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化视域下职业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实施乡村振兴需要一支具备农业专业知识、对农村有深厚情感并关心农民的“三农”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涉农高职院校在推动农村人才振兴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是“三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当前的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包括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经济正逐步向多元化、现代化方向转型,这需要一大批具备新技能和新知识的人才支撑。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要紧密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乡村电商等新业态的专业人才。同时,还需要培育具备一定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以促进乡村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职业教育应针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以更好地满足乡村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职业教育专业体系的构建应以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需求为导向。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趋势,新的业态不断涌现,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也日益多样化。因此,除了传统的农业技术专业,如现代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职业教育还应设置与乡村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农村金融等新兴专业。这些专业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还能促进乡村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另外,应考虑到区域特色和发展差异。不同地区的乡村在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职业教育应因地制宜,开设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特色专业。例如,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开设特色农产品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而对于手工艺、民间艺术等文化遗产丰富的地区,则可以开设相关的工艺设计、文化传承等专业。通过这种差异化的专业设置,可以更好地发挥地方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内生增长。专业体系的建立应紧密结合技术进步和数字化转型的趋势,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物联网、智能农机、精准农业等新兴技术领域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职业教育应设置与之相关的专业,如智慧农业技术、农业大数据分析、农村信息化建设等,培养能够掌握和应用数字技术的现代农业人才。
平台的建设旨在突破地理和资源限制,提升乡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效率,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平获取。共享平台应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目标,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这包括课程内容、教学视频、实训软件、在线测试、教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共享平台应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针对乡村地区的特点,平台应收录与农业生产、乡村经济、乡村治理等相关的实用技术和知识。例如,可以提供农业生产技术的视频教程,介绍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方法;可以开设乡村经济管理的课程,教授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乡村企业的经营效率;还可以提供乡村社会治理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乡村治理的最佳实践和经验。这些内容的设置应紧密结合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确保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平台支持互动式学习。通过在线讨论区、视频会议等功能,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和讨论。这种互动式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促进知识的深化理解和应用。还可以与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合作,通过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发展的需求和政策导向,确保教育内容的及时更新和调整。同时,与地方教育机构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共享,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提高教育质量。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使教育、科研、产业和应用各方面的紧密合作,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转化,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加强产学研用结合要求职业教育机构与乡村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但不限于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等。通过这些合作形式,职业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企业和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企业也可以参与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其实践能力。企业也可以参与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确保教育内容与产业发展同步更新,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还需要职业教育机构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为职业教育提供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将这些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同时,科研机构的专家可以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学和指导工作,提供专业的科研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缩短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时间,促进科技成果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建立开放的信息平台,实现教育、科研、产业和应用各方面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同时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能够推动乡村文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职业教育应深入挖掘和整理乡村地区的文化资源。这包括方言、民俗、传统手工艺、地方戏剧、农耕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技术,如3D扫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手段,将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再现。例如,可以创建虚拟博物馆或数字展览,让学生和社会公众能够在线体验乡村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建立数字图书馆,收录与乡村文化相关的书籍、论文、图片等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对乡村文化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应用,在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开发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既有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字技术开发互动式教育游戏,让更多的人通过游戏的形式了解和体验乡村文化。通过数字化手段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鼓励学生创新探索,有效地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为乡村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需要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确保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以培养出更多适应乡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进一步提升乡村的综合竞争力,为乡村注入持续的活力与动力。
作者:李宝佳,天津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