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翻译人才是促进中外沟通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翻译人才整体实力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与市场经济发展前景。近些年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针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方向以及策略都随之做出了相应调整,就乡村发展领域而言,翻译人才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文化走向世界舞台方面展现出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前为了更进一步满足好乡村振兴建设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明确新型翻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开辟新型翻译人才培养渠道势在必行。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伟大目标的关键要素,翻译人才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些年,伴随着一系列乡村振兴举措的深化落实,我国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诸如乡村旅游、乡村非遗、农产品国际贸易等新兴行业相继涌现开来,成为了支撑乡村经济的重要力量。在这一发展趋势下,翻译人才的重要价值得到了凸显,翻译人才是帮助乡村主体、农民群众打破语言障碍的关键人物,也是向全世界宣传和展示乡村文化和农产品特色的重要角色,简而言之,翻译人才就是连接乡村与世界舞台的桥梁和纽带,是乡村振兴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翻译人才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价值体现,具体可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助于推动乡村与国际接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乡村振兴建设早已不再受国界局限,诸多乡村资源在世界舞台上也展现出重要价值。培养翻译人才可以切实推动乡村与国际的接轨,借助翻译渠道来引入国际先进技术、管理方式以及资本资源等,这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意义非凡。其次,有助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文化推广。借由专业翻译人才来向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游客翻译介绍乡村独有的文化、民俗,游客可以更全面精准地了解中国的乡村,对中国乡村建立良好印象,这对于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再者,有助于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向全世界。我国乡村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且品质优良,当前借助电商平台销往全球的乡村特色农产品数量逐年递增,而其中必然需要翻译人才进行翻译宣传和介绍,翻译人才的翻译越精准到位,越有助于打开乡村特色农产品的国际市场。此外,有助于引进国际范围内的先进优质教育资源,以翻译人才作为连接平台,乡村便可获取与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以及教育项目接轨的机会,乡村教育便不再局限于一方之地,有国际教育资源的融入,乡村教育理念会变得更具开放性,教育方式也会更具先进性和灵活性。最后,有助于引进国际先进科学技术资源,翻译人才可将国际先进科学技术资源精准翻译成中文,而这些国际先进科学技术资源便可赋能于农业生产作业当中,这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有着巨大帮助作用。
乡村振兴建设需要的兼具多重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其具体体现在:一是扎实的翻译基本功。服务于乡村振兴伟大建设事业的翻译人员承担着让乡村文化走向世界的神圣使命,所以其要求翻译人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翻译基本功,不仅要懂外语,更要懂外语与母语不同语言类型之间的差异性,并且能够熟练地在不同语言间自如转化。二是高超的翻译水平。我国乡村文化丰富多元,其中涉及到诸多独具乡村地域特色的表达方式,如果按照标准意义上的翻译技巧来完成翻译任务会很难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所以便需要翻译人员随时结合具体内容来灵活变通应用翻译技巧,切忌传统刻板的逐字对译,但同时又要保证翻译的严谨性,考虑到受众的可接受程度。三是积极的主观能动状态。翻译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翻译任务绝不是简单的语言切换,更不是单纯的语言传递工具,其是需要将自己定位成真正的乡村文化参与者、构建者、协调者和服务者,在实际翻译工作中展现出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一名翻译人员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四是良好的跨文化素养。翻译本身就是一项跨文化沟通活动,其面向的是全世界人民,即要在中国乡村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搭建起一条交流纽带,那么翻译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素养,兼具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储备和卓越的跨文化能力,避免掉翻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文化误解或者冲突。五是换位思考能力。尊重受众群体的中心地位,翻译人员在内心深处要建立起受众群体认同意识,了解不同国家受众群体的思维共性与特定,心理习惯、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信息需求等要素。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翻译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乡村发展,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翻译人才的培养方向,并根据乡村实际需求进行策略性调整,以培养出既懂翻译又了解乡村的专业人才。
调整培养方向:从通用翻译人才转向专业翻译人才。立足于乡村振兴角度,翻译人才的培养需要向精准化、专业化方向调整,即要培育专项服务于乡村发展需求的专业翻译人才,聚焦于乡村文化领域,完成高质量、专业性的乡村文化输出。以武当山非遗的外宣翻译为例,武当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针对武当山非遗的外宣翻译需求,翻译人员必须要同时承担起对外宣传和翻译武当山文化内容这两项重要使命与责任,要用外语讲好武当山故事,传播武当山文化,让武当山文化能够在广阔的世界文化舞台上大放异彩。而武当山非遗外宣翻译人员,聚集于武当山非遗领域,翻译目标、任务以及使命也更具单向性。
强化支持力度:加强政策扶持与宏观引导。我国乡村文化需要走出去,走向国际舞台,要让全世界人民都可以认识和了解我国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这是世界文化共融共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针对当前翻译人才培育工作实际需求,各级政府以及职能部门必须要主动承担起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发挥自身的权力优势,为翻译人才培养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同时给予各类翻译人才培育主体机构更多指导和帮助,诸如颁布实施一系列翻译人才培育支持政策,组织开展专业培训活动等等,让翻译人才能够获得更多学习以及提升自身的机会,还有,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持续加强对翻译人员的关注力度,随时随地了解乡村翻译工作的最新进展以及翻译人员的实际需求,进而为翻译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借助科技力量: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翻译质量。当前先进科学技术早已经渗透到乡村振兴建设事业的方方面面,聚焦于翻译人才培育,也需要践行无技术,不传播的思想理念,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力量来拓展翻译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翻译人才培育工作要充分借助起先进科学技术元素,将更多类型的科学手段引入和应用到翻译人才培育工作当中。一要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协助翻译项目管理,优化翻译策略和流程,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二要引入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使用翻译记忆工具,存储和重用以前的翻译,大幅提高翻译速度和一致性。
提升综合素养:培养翻译人才的国际传播意识。翻译人才翻译乡村文化内容,语言能力是必要条件,却非充分条件。即翻译人员不仅要保证将乡村文化内容精准无误的传播出去,更要以外国人愿意听、听得懂的方式传播出去,只有这样才能够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影响力。所以,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翻译人才培养需要针对性提高他们的国际传播意识与能力,要逐步引导翻译人员建立起创新意识和思辨意识。一要鼓励翻译人才勇敢打破传统翻译理念的局限和束缚,同步打开自己的视野和眼界,以国际思维和视角来审视和研究乡村文化内容,在忠实于乡村文化内容的基础之上灵活调整和应用翻译技巧和方式。二要引导翻译人才建立起文明互鉴意识,秉承求同存异的原则,寻找到乡村文化内容在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汇点,以此来切入进行翻译,以期获得受众的认同。
多方联动培养:联合高校培育翻译人才。众所周知,高校是翻译人才的培养摇篮。乡村振兴背景下翻译人才培育方向及策略的调整必然需要高校这一主体的参与和配合,而且据了解当前我国范围内诸多高校均在尝试与乡村主体联合培育专项翻译人才,以确保翻译人才能够更顺利完成乡村领域中的翻译工作。高校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翻译能力、服务素养。高校在培养翻译人才的过程中,应坚持高素质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理念,更新语言服务翻译人才的需求信息,适时调整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应的课程设置。第二,始终坚持以乡村文化翻译人才为导向来开展学生语言专业知识结构建设任务,打牢“听说读写译”基本功。与此同时,高校需让学生清楚了解乡村翻译人才的发展方向,进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后续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规划。第三,注重翻译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乡村翻译人才。教师可与时俱进地将语言素材作为翻译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翻译技巧,提升语言应用能力。第四,在翻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服务素养。让学生在模拟语言翻译服务的工作情景中提高服务素养。通过语言知识、翻译能力、服务素养的全面培养,提高翻译专业学生见习、实习的效率,使培养出的翻译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乡村文化发展战略与现实需求。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虽聚焦于乡村领域,但却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翻译人才的培养工作也随之增添了诸多新任务与新要求,其正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翻译人才培养方向与策略的调整和改变。当前翻译人才培养工作必须要立足于乡村振兴建设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建设发展新动向,建立一流乡村文化翻译人才队伍,着重培养翻译人才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思辨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通用翻译人才培养向专项翻译人才培养转变,深入挖掘翻译人才的应用价值,为乡村振兴建设作出更多贡献。(作者:全莎沙,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