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乡村改革发展任务依然艰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然任重道远。作为传授知识和创新技术的关键平台,高等教育拥有的资源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成果、回馈社会的重要机遇。高等教育应明晰自身定位,发挥其独特的职能和优势,围绕乡村全面振兴的需要,助力强农兴农,尽力填补乡村发展短板,持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实力。为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高等教育可以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多方面入手,致力于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
高等教育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不仅能为乡村居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还能为乡村地区发展带来强大的经济支撑,而高等教育对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高等教育通过其丰富的理论知识、广泛的研究基础以及跨学科的协作机制,为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首先,高等教育拥有深厚的理论积累和研究基础,通过对农业科学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普及和推广,能够提高乡村居民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高等教育依托自身知识体系,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综合学科与专业优势,积极对接乡村产业,深化跨学科交流学习,将高等教育优势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深入探讨并解决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从而推动产业改造升级。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科技创新的优势,适应乡村现代化的需要,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技术支撑。高等教育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等途径,有效集合各种科技资源,运用各类技术手段协同创新,大力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机械化手段,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经济产出,推动乡村产业经济的繁荣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高等教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决定性因素。高等教育是培养乡村振兴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来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的人才需求,推动乡村专业人才更好地为建设乡村服务。首先,高等教育可以根据乡村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持续优化教育体系,建立多元化的乡村人才培养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加强学生对农村农业农民相关信息的了解,培养出愿意为乡村服务的高素质人才,助推乡村振兴事业。其次,高等教育利用自身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培育乡村本土人才,通过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和乡村教师培训等方式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基础教育,并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确保他们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高等教育关注乡村社区教育,可以针对乡村不同素质群体开展乡村干部培训、技术素质培训等多层次的培训活动,为乡村本土的管理者和劳动者提供适宜的学习进修机会,使乡村整体的人才竞争力和劳动者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高等教育可以引入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合互动,降低知识传播成本,提高知识传递效率,优化教学资源分配。高等教育可以培养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村民的科学素养和数字素养,优化调整乡村生产模式,进而带动乡村产业升级,推进乡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高等教育助推乡村文化振兴。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农耕文化是由世世代代的村民在长期实践中凝聚而成的,而高等教育则肩负着传承、发展以及创新乡村文化的重任,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大内生动力。首先,高等教育能够引导乡村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文化建设指明方向。高等教育可以在乡村教育中强化人文教育,在保留乡村特色的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乡土文化资源加以展示,并创造出能反映新时期乡村发展新气象的优秀文化作品,使乡村文化与时俱进;高等教育还可以吸收城市文化的精髓,推动城乡文化的融合发展,为群众提供丰富的乡村教育素材。其次,高等教育可以将文化技术和产品等文化资源引入乡村,以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来扶持完善乡村图书馆建设,以拓宽村民的文化知识视野;高等教育可以通过讲座、短期培训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再次,高等教育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采用符合乡村文化建设特点的方式,在对历史遗迹、特色建筑和风俗习惯等进行研究,对农耕文化蕴含的生活方式、先贤智慧和文化品格等乡村特色文化进行挖掘;深入了解乡村社会发展变迁,借助高校较为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创新乡村文化宣传方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最后,高等教育可以合理利用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将其与产业结合起来,全面开展乡村旅游、农耕体验和非遗传承等特色产业研究,促进乡村文化自信,增强村民对乡村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高等教育助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行绿色发展,促进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内容。高等教育必须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教育理念,加速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研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保护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其在乡村工作中优先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高校要推动乡村生态良性循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强对乡村生态的保护修复研究,促进保留村落原貌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研究。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对解决环境保护、垃圾和污水处理以及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科技难题要具有创新导向作用。高等教育要在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的指导下,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强化环境保护、新型城镇化、节能节水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智库建设,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关注经济转型发展对乡村生态建设的影响研究,推动乡村产业向绿色生态发展研究,促进乡村产业产出和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高等教育助推乡村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组织振兴,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各类组织的作用。高等教育能够为乡村组织管理提供的支持不可忽视。第一,高等教育可以从思想文化方面提升村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培养村民在自治过程中自我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强化村民法律法治思维,从而确保乡村生活的和谐有序,助力乡村组织管理;第二,高等教育参与乡村社区建设,利用自身的专长和技术,在涉及村民利益与诉求的领域,依据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结合乡村管理的实际需要,科学合法地帮助村民组织修改和优化原有制度,加强基层组织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从而提高乡村基层治理的效率,用制度建设来助推乡村组织振兴;第三,高等教育要主动参与到基层组织的教育培训中,通过乡村干部培训,对乡村振兴的治理人才进行培养,引导基层管理者系统学习乡村振兴理念,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的组织能力,使其能够引领村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确保党的各项乡村发展方针措施得到落实,提高基层组织的管理水平,促进乡村组织振兴;第四,高等教育还可以通过建立驻村科研实践平台、选拔优秀人才参与乡村组织治理等方式,将其基层治理思想通过人员的行动得以体现,从而增强乡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提高基层组织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以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前沿的科学技术以及强大的人才储备等,从方方面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发展注入巨大动力。同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是高等教育展现自身实力和办学特色的良好机遇,又是其查缺补漏、完善自身教育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高等教育可以借此机遇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扩大人才的有效供给,推动人才供给体系的有序建立;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科研目标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可以推动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改革,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推动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
(李保伟、杨亚飞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