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振兴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前提。中央连续多年出台政策,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并对政策性信贷机构如何抓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政策性信贷机构作为国有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当积极担当使命,履职尽责,多措并举引导社会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以支农支小的实际成效,不断开创政策性信贷机构服务“三农”工作新局面,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再谱新华章。
立足新发展阶段,科学化推动信贷担保政策落实落地
新发展阶段需要政策性信贷机构贡献新作为。
要高站位强化顶层设计,重点深化政策性信贷机构对推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研究,高标准、高质量规划企业发展蓝图和实践路径,超前谋划、科学规划政策性信贷机构未来若干年的发展愿景。
要紧紧围绕国家农业农村工作发展需要,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相关行业政策,尽快制定和出台地方实施细则,全方位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努力提升政策性信贷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层次和水平。
要大力推动政策性担保行业转型升级。牵头整合社会各类惠农资源,优化企业服务职能,深化支农政策衔接,积极指导、引领、帮助各级各类政策性信贷机构在制定企业目标任务时,深度契合各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积极扩大政策效能,在助农实践中不断坚持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要积极用好用活国家关于金融机构支农支小政策导向,强化财政金融的协同配合,完善多层次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政策措施,通过实施财政奖补和税收优惠、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等,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积极性。依托各类政府性融资担保及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工具,瞄准国家支农政策重点扶持、政府农业部门重点支持的生鲜配送、冷链仓储、产业集群重构等行业针对性开发涉农专项担保产品,支持各类涉农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构建便捷高效、特色突出的农业全产业链。
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第一资源。针对乡村振兴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可以统筹考虑返乡人才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引导城乡青年、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为他们提供强有力的担保支持,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科学构建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储备库”“金融生态圈”。
贯彻新发展理念,数智化筑牢农业信贷担保安全防线
在数字化、信息化蓬勃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政策性信贷机构要紧扣国家关于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按照分层、分步开展风控数据化、业务信息化的工作总基调,积极依托政策性信贷机构技术储备强、资金力量雄厚、业务覆盖范围广的独特优势,加大各类新型农业农村经营主体信息汇合、数据融合、技术整合力度,统筹推进各类政策性信贷机构数字化、信息化转型。
要注重提升数字化时代风险研判能力,高度重视推动政策性信贷机构数字化转型工作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综合提升国有担保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推动农业担保业务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意义,下大力气将数字化转型工作作为推动政策性信贷机构提质增效的重大发展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要注重加强政策性信贷机构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对接,齐心协力开发出适合农业农村发展环境,符合数字化、信息化社会转型的担保贷款产品和业务推广模式。同时,还要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积极对接各类金融企业,主动履行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为涉农项目提供一定的优惠贷款利率,减轻涉农用户的资金成本支出,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提供强有力金融服务支撑。
要注重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发挥“国”字头优势作用,结合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大力推行信用贷,让市场涉农主体即使在没有有效抵质押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银行的合理信贷支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政策性信贷机构需要进行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行业数字化业务质效,可以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专业研发机构,专门开发与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相匹配的政策性担保业务风险监测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开展业务量统计、担保费核定、合同风险管理等工作。同时,还可以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内控管理,以现代化、自动化办公设备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既降低了失误率,也可以降低农业客户投融资门槛、缩短贷款发放时间、精简担保业务相关手续,让涉农客户更便捷地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
服务新发展格局,专业化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格局需要新担当。政策性信贷机构应紧扣新发展格局需要,积极承担国企责任、社会责任,紧盯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加强企地、银担合作,深化信息共享,强化资源配置,联合打造更多低利率、免抵押、风险小、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产品。
政策性信贷机构要紧紧围绕当地政府的支农目标和惠农政策,持续深化政企合作水平、拓展政担协作空间。政策性信贷机构要重点加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担保工作,大力支持和帮助脱贫县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努力扩大国有担保业务规模,着力加强对生猪、粮食、油料等关系国计民生重要农产品的政策扶持和担保支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加大对粮食安全工作的信贷支持,在能力允许范围内,尽量降低生猪养殖、油料种植、粮食生产等重点农业项目的担保费率,结合各地实际针对性开发出符合农业发展、农民需要的专项农业担保产品,协助各地政府提升“菜篮子”“米袋子”保障供应力度。
要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同行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积极转变思维观念,创新业务覆盖范围,主动对接属地政府、各类商业银行,构筑多方合作模式,三方联合推出担保基金类贷款产品,大力推进担保理念、担保服务和担保产品创新,着力打造品牌化、系列化创新金融担保产品。例如:可以酌情推出符合农村实际、广受农业企业和农民群众欢迎的“三农园区贷”“农村担保基金贷”“农民创业贷”“农业担保基金贷”等涉农创新金融产品,最大限度满足涉农中小微经营主体对放款期限、贷款金额、贷款时效等多样化、差异化个性需求,重点做好以农民合作社、观光农业、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担保支持,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要统筹考虑构建属地政府、各类银行、政策性信贷机构为主体的三方风险分担机制,先由属地政府以财政支持的方式来提供启动资金,筹备初始贷款风险补偿金,在此基础上推动政企三方密切合作,共同解决“三农”发展资金紧缺问题,齐心协力推动涉农产业项目均衡发展,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最后,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利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积极构建组织完善、功能齐全、运转有效、风险可控、发展持续、全面覆盖的合作风险机制,充分发挥他们支小支农政策工具作用。(庞新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