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伴随民族复兴对优秀传统古文化的诉求和乡村振兴对乡土文化发展的需求,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充分挖掘重塑乡土文化,使其担负起赋能乡村振兴的使命。史迹文化是乡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史迹,即历史文化遗迹,包括人文史迹、景观史迹等。追寻史迹,能够让现代人在感受古人伟大智慧结晶的同时,体会到世事变迁和人生百态。通过充分挖掘史迹文化,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让历史遗存和当代生活共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鸣,能够促进传统村落特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为乡村振兴点燃重要引擎。
史迹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是人的社会文化基因,农耕时代的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构建了一整套完整的文化认知体系,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将史迹文化作为特殊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具有多重价值。
第一,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除了要振兴产业,同样也要继承和发扬乡村传统文化。多样的史迹文化记录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承载着乡村的历史变迁,是一代代村民的精神寄托,是乡村社会情感的重要维系。对史迹文化进行挖掘,并与现代创新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方法和创新产品相结合,对于重塑乡土文化,铸牢精神之根,增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延续和丰富历史遗留的珍贵财富,确保乡村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有利于乡村旅游的个性化发展。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的同时,面对着同质化、粗放化、文化缺失等诸多问题,导致了旅游热潮无法持续。独特的史迹文化是乡村旅游形成差异化的核心之一,也是乡村旅游的魅力源泉。在打造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着力挖掘史迹文化,能够通过打造个性品牌,用鲜明独特的文化元素拓展文化旅游的内涵,凸显乡村当地的文化根脉,丰富和满足现代游客的精神需求,形成乡村旅游的独特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乡村实现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史迹文化进行挖掘,将乡村发展与传统农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农工结合、农商结合、农旅结合、农科结合发展出新产业、新业态,从横向上,能够让一二三产业充分实现优势互补,从纵向上,能够使得产业链得到深度扩展,在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同时,进一步扭转只有生产农产品才是农村产业建设的旧思路,凝聚产业兴旺的新动能,充分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传统产业薄弱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建设。
第四,有利于培育乡村内生动力。人才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史迹文化的挖掘与开发离不开了解村情村貌、关心家乡建设的村民与乡贤,也离不开外界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热心农村发展的各界人士,通过聚合内外部的人才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融合,真正培养出一批扎根本地、了解本地、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乐意为本地发展不断奉献的新村民主体,而他们才是乡村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五,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史迹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化底蕴,重视对乡村史迹文化进行挖掘与传承,一方面,可以使本地村民更全面、多渠道地了解本地历史文化,改变因文化脱嵌而导致乡村精神萎靡的状况,增强认同感和自信感,另一方面,亦可以通过游玩和体验为游客带来美好的旅游体验,强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历史文化产生兴趣感和自豪感。因此它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也是彰显国家认同、抒发乡土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表征。
进一步挖掘史迹文化以助力乡村振兴
对乡村史迹文化进行开发的前提是遵循国家政策引领、遵循乡村振兴目标、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遵循村民乡贤愿景和史迹文化特色。为了让拥有丰富的史迹文化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挖掘,需要充分考虑其资源禀赋、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深入分析史迹文化资源的历史传承、分布范围、美学特征、价值效用、发展预期、影响力度、独特程度等,甄别优势与劣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为未来长远发展留下足够空间,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以文化资源为主要依托,助力乡村自我振兴。
首先,提炼精华史迹资源。在进行以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必须在有深厚且具有特色的文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明确乡村特色文化发展的时间脉络,把握其历史变迁中的重要环节及关键人物,并重点了解并分类了显性及隐性文化的不同呈现方式。充分挖掘提炼利用当地的精华史迹文化资源,突出乡土特色,立足于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优势,确立其核心地位,打造重点项目,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将其作为引擎和最主要推动力,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突出特色资源并树立品牌意识,明确定位,实现差异化,这样才能找到以史迹文化资源带动乡村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其次,着力实现文化振兴。为了能够达到文化振兴的目的,需要以传统史迹为抓手,对不同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解决资源孤立化与离散化的问题,并在不同文化资源区之间建立联系,再与周边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启用专业人士进行评估、设计、规划、施工、经营,在建设过程中要“轻设计、重回忆”“逆城市、隐现代”,注重传统工艺和文化精髓的继承发展,不过多人工雕琢,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包括大力改造修缮新建能够代表核心史迹文化资源的重点项目,如古民居建筑群、宗教寺庙、名人遗迹等,对史迹进行整理、修复、翻新、扩建,并配备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在内的必要的旅游设施等,以期在传承经典文化的同时以此来明确并强化本地文化的独特性、唯一性及不可替代性;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充分融入现代元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开发式创新、引入式创新等不同手段打造多样的业态,将其与核心文化资源融合为有机的整体。例如整合村内闲置房屋资源、引进青年创客入驻、售卖史迹文化相关旅游产品,打造文创一条街等。此外,还可以依托村内包括图书馆、村民活动室在内的各色文化场所,开办与核心史迹资源相关的各色展览、并通过开设工坊、文创课堂等创意创新模式进一步丰富文创事业的内涵,营造更加浓郁的文化氛围的同时提高乡村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另外,举办各种类型的针对史迹文化的艺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等,并出版相关成果;邀请各类新闻媒体、自媒体等参与宣传工作,建立线上线下史迹文化及相关产品的宣传、推广、销售平台,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为其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再次,致力实现组织振兴。组织振兴包括了当地政府、外部资本、内部村民的协同与协作。政府应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农村部门建设,充分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外部资本指的是通过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引入外部社会资本参与各项项目建设,为实现以史迹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同时,通过组建合作社等方式,建立健全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完善引进、激励和保障机制,尽可能地发挥村民的力量,鼓励并吸引村民参与传统核心史迹文化的提炼与建设中,为之献计献策,并积极投身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建立于运作中,鼓励村民探索创新不同的业态,唤起村民对于本地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并让村民充分共享由观光客流所带来的农产品收入、餐饮收入、农产品销售收入等,从而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强化主人翁意识,盘活乡村内部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努力实现生态振兴。生态振兴指的是打造宜居的乡村模式,充分利用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之美与得天独厚的秀美自然风光,实施科学规划,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乡土本色,在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同时,通过发起“美丽乡村”等活动大力开展农村垃圾处理行动、农村污水处理行动、农房规范试点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农村全民绿化行动、沿路沿江整治行动等;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投入资金,对乡村道路进行建设与整治,其他治理工作还包括了旱厕改造、公厕新建、村道绿化、屋面立面改造、违建拆除等。同时,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各类公园及文化长廊等景点,着力营造出返璞归真、如诗如画、天然清新的山水田园景象。
总而言之,通过开发史迹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在充分考虑当前现状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全方位把握在地资源与内外部环境,通过对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创新方法及外部资本,在保护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将山川毓秀的自然景观资源结合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化资源,通过将传统业态与创新业态进行有机结合,有力地推动了乡土文化与其他产业的创新融合,以其他产业为支撑,通过核心文化资源带动乡村发展,在促进本地旅游业的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为农村营造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调动本地人民继承发扬本土文化的集体意识与主人翁意识,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黄晓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