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不仅要关注经济的繁荣、生态的宜居,更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乡村的文化脉络,为乡村的持续发展注入文化的灵魂。茶亭十番音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福州人引以为荣的民间艺术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乡村人民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承和发展茶亭十番音乐,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福州市台江第四中心小学作为首个“少儿茶亭十番音乐培训基地”,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茶亭十番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路径,通过梳理其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提出切实可行的传承与发展策略,为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文化活力,让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种子散播到每个孩子的心灵中。
以生为本,“听、看、奏”联合激趣
传统音乐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作的,反映了人们生活情景、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传统音乐与他们之间的时间距离、空间距离都相隔甚远,十分陌生。要想破除传统音乐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只有在音乐学科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听、看、奏”相联合,创新的手段来表达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让“茶亭十番”音乐深入人心。
听音乐故事,引人入胜。老师在介绍的乐器时,创设故事情境,以“十番乐器献艺皇宫”的历史故事导入,结合故事展示十番乐器。学生通过故事对十番乐器形制、功能、特征产生好奇,以便学生初步了解十番乐器。又如,在欣赏笛子独奏曲《葫中鸟》,老师可让校”十番乐团”笛子吹奏的同学介绍乐曲背景故事,介绍笛子的外形、演奏姿势,展示一段独奏,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十番乐器——笛子的音色,于演奏的学生来说,能增强他的荣誉感,激发他学习的欲望,也对调动其余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奏十番乐器,兴趣盎然。十番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以及丰富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通过学习和欣赏这种音乐,学生可以领略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通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近距离聆听十番音乐、看示范表演、亲身演奏十番乐器,在活动中获得实践经验,从而了解十番,喜爱十番。
如教学《小星星》一课后,教师结合十番乐器云锣为学生演奏这首耳熟能详的乐曲,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学生讲解云锣的演奏技巧,再让孩子们一边尝试一边摸索用十面小云锣的不同音高进行演奏,一下子就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老师巧妙利用特色乐器与众不同的地方,如云锣是有音高的打击乐,狼串是外形象朝鲜鼓,十番大小钹音色比民乐中的大小嚓听来厚重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聆听,对比了解不同十番乐器的演奏效果。接下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合奏十番乐器的实践,让学生在动手演奏中进一步感受十番音乐的魅力。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问题:“哪一件乐器让你印象深刻,你能形容所聆听到的声音吗?”在学生用各种各样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所听到的音乐谈感受,进一步提升学生音乐欣赏核心素养。经过“听、看、奏”一系列教学方法,学生被传统乐器的表现力,被优美的十番音乐、各色的十番乐器所吸引,激发他们对十番音乐的了解,增强学习探究十番的劲头。
以研带学,跨学科项目式探究促学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音乐的学习,也是文化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与音乐学科教学要想做到有效融合,必须在课堂中架起一座与传统文化对话的桥梁,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音乐课标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因此,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开展项目式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探索过程里得到全方位成长。
如当学生接触“十番音乐”时,为了消除学生对它的陌生感,增加好奇心,组织让学生走出课堂,分为学习小组,开展“寻找身边的十番艺术”跨学科项目式活动:美术跨学科融合小组:通过到校园的文化长廊里寻找十番乐器,画一画不同的乐器,感受不同乐器的设计美;语文跨学科融合小组:网络查阅、实地到上下杭非遗展览馆参观,采访身边的十番乐团的老师和同学,了解十番音乐的历史、现状,写调查小报告,探究十番音乐蕴含着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科技融合小组:对比探究不同的乐器,如探究“十面小云锣”的音阶变化,尝试用身边的其他的材料来呈现音阶等;音乐演奏兴趣小组:学习演奏一个十番乐器,尝试演奏一首乐曲。在“十番音乐”探究的推进活动中,邀请语文、美术、科学老师共同参与,一同为学生答疑解惑,指明后续探究方向。在最后的汇报活动中,各小组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分别通过十番音乐小小演奏家、乐器图谱大展台、十番乐器知多少科学小讲坛等方式进行呈现研究成果。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从现实中找到十番音乐的源泉,耳濡目染地感受十番音乐的独特魅力,更加了解、热爱本土音乐文化,从而推动十番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以点促面,多渠道拓宽教学路径
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是在人民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过去的传统音乐传承大多是靠“口传心授”的师徒传承。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学校传承成为了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但是,传统音乐的传承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实践或是了解一些基本文化知识和艺术特征就能一蹴而就,在教学实践中还需重视传承传统音乐的实践性。台四小在传承“十番音乐”中,立足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将校本课程、特色活动、社会资源、多元评价融为一体,以学校为主导,点面结合多种渠道提升学生对“十番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艺的掌握,真正将茶亭十番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落在实处。
以班级教学为点,推动全员校本课程学习。我校与台江文化馆合作自主研发十番音乐校本教材,改变十番主要靠口头传承的单一模式,让全员开展十番教学有了基础,也让十番教学更加系统化。学校统一安排,落实学习时间:一至四年级两周一节十番音乐校本课,五六年级每月一节十番音乐校本课。
以兴趣小组为点,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从理论到实践多方面去训练培养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生自身素质,班级上设立“十番音乐”兴趣小组,按照教学计划落实每周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并在班会中开展兴趣小组展示活动,带动全员学习十番音乐的氛围。
以社团、乐队为点,落实“十番音乐”教学效果。十余年来,学校不懈持续一周两次请专业教师、民间艺人指导传艺,音乐教师、文化馆工作人员协助教学,加强社团、乐队学生的技艺水平。开展“十番快闪”活动。每周有两三天,少先队或音乐组在课后会组织一场十番小表演或知识竞答,让走过路过的孩子在观赏、竞答中知道十番、爱上十番。
以艺术舞台为点,扩大“十番音乐”普及范围。学校长期和少儿电视台建立合作关系,报道少儿十番乐队学习的进展情况;创新音乐曲目、改善表演模式,将十番演奏与传统伬唱、舞蹈结合,让孩子乐学想学等。这些艺术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演奏的技能技巧,还让体验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弘扬传承十番音乐文化的种子已然在孩子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八闽大地历史悠久,孕育了许多精妙绝伦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本土音乐,以传统音乐教育为基础,充分发挥音乐美育的作用,积极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背景下民族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让茶亭十番音乐与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八闽大地根深叶茂,日久常新。(作者: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吴陈欢;福州市台江第四中心小学 黄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