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重庆重光小学校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斌介绍,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近年来,学校围绕“每个生命、向光生长”的育人理念,通过构建“航天+”主题科学STSE课程体系,打造学生社团活动为阶梯的“全系统”培养模式,链接校内外一体化科学教育资源,提升了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
打磨精品课堂 构建“航天+”特色课程体系
学校建构了完备的“航天+”主题科学STSE课程体系,形成了内容丰富、领域宽泛、学段衔接、分层分类的科学类课程群。
具体包括“航天+科学”“航天+种植”“航天+编程”“航天+实验”等航天课程,形成以科学课为基础,社团课、劳动课、技能拓展课的项目化学习方式。
在“航天+”系列课程中,学生通过接触先进制造、自主设计、竞赛培训、特色种植、工程实践等形式,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技术带动发展的实践场域,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航天课程注重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系统地学习航天知识基础上,多从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校党支部副书记贺佳介绍。
为营造浓厚的科学教育氛围,学校还配备了1间钱学森科学室、2间编程科创室、3间手工设计教室,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丰富科创活动 人人成长为“科学小达人”
图为小小航天讲解员活动。
在不久前举办的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赛上,学生杨垚英祁,凭借优异的表现斩获Super AI超级轨迹赛一等奖。办学三年来,重光学子在教育部竞赛白名单比赛中获得市、区级奖项200余人次……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的亮眼表现,正是学校加强日常科创训练和实验实践活动的结果。
学校开设多个科学社团,鼓励学生在1+N的课程实施效应中积极参加科技创造、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搭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交流平台,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造激情,让“人人变成科学小达人”的科学教育愿景成为现实。
整合社会资源 校内校外科学教育一体化
在学校的航天育种智慧劳育基地,同学们正拿着尺子为一盆绿小麦“量身高”,并在笔记中记录实验数据和生长情况。
“除了让孩子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外,教师还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露天和室内这两种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太空种子’生长数据进行对比。”科学教师向雪辉说,这种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对比实验,观察植株生长高度和叶片颜色,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据悉,学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校企合作,搭建航天育种智慧劳育基地。学校以太空种子为纽带,让学生体验种子筛选、播种育种等科学探究活动。
图为学生在航天育种智慧劳育基地培种育苗。
“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打造校内与校外一体化科学教育资源体系,将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科学副校长陈江澜说。
为进一步联动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学校还与重庆师范大学科学教育实验中心、重庆科技场馆等建立合作共建联盟,共同开展科学教育项目和活动,邀请专家讲座、开展科普活动等,拓宽学生科学视野。
(文:丁玉冰 冯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