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中华骨髓库的工作细则里,45岁是登记入库的“年龄上限”、55岁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年龄上限”。有一些入库多年的捐献者,虽时光荏苒、霜染鬓边,仍不忘初心、坚守承诺。当生命发出召唤,他们,即使已过不惑之年,依然毫不犹豫。始于承诺,忠于生命,他们,选择“身先力行”。
12年等待,初心不变
云南的黄大哥自己也没想到,当年那个“身先力行”的决定,在12年后,竟真的开出一朵“生命之花”。
2011年8月,黄大哥参加了一场无偿献血活动;在看到现场的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资料后,黄大哥了解到,一个简单的决定,就可以救人性命,“是件好事!”他当即留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我应该身先力行!”
12年,一晃而过。今年9月,黄大哥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得知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面对询问,黄大哥当即同意捐献。“从志愿者到捐献者,从30多岁到50多岁,”黄大哥笑着说,“这是弥足珍贵的缘分,漫长的等待是值得的!”
黄大哥的决定得到了亲人的支持,捐献当天,爱人和女儿都陪在身边。女儿说,“救人的事儿比天大,为人一世,其实能做的有意义的事非常有限。爸爸决定捐献,我们当然支持他!”
为了以最佳状态迎接捐献,血压偏高的黄大哥听从医生指导,加强锻炼、调整饮食,确保采集能按计划进行。采集日,黄大哥躺在采集床上,看着造血干细胞从体内缓缓流出,舒了一口气,“希望受捐者能够尽快康复!也希望我的亲身经历,能动员更多人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为更多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
让爱在讲台外传递
内蒙古的陈老师是位小学教师,今年47岁。作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绝对算得上“高龄”。
前不久,当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和患者初配成功后,他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由于年龄相对较大,采集医护人员告知陈老师,注射动员剂可能会有一点身体不适,类似感冒症状。对此,陈老师说:“相对患者的病痛,我这点不适不算啥。我捐!”
平日里,陈老师是个“献血达人”。2011年至今,他已无偿献血24次,累计献血量9600毫升。2020年7月,在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后,他果断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我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
陈老师的孩子们陪伴爸爸完成了这场爱心接力,陈老师说:“我身为教师,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孩子小,我身体力行给他们打个样儿。一方面让他们敬畏生命,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体会一下帮助别人的快乐!”
老骥伏枥,“高龄”捐献。看似是一场巧合;背后,却是捐献者的责任、担当和坚守。在生命面前,距离,不是障碍;概率,不是障碍;年龄,也不是障碍。有爱,就无碍!(刘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