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29日,第六届中国信息通信大会数字基建专题报告会成功举办,“数字身份互联互通平台”在会上正式发布。
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上海运营中心主任徐为、上海浦江数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王鹏理、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区块链总监王旻、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iF-Labs负责人焦臻桢共同启动数字身份互联互通平台发布仪式。
(从左到右)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区块链总监王旻,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上海运营中心主任徐为,上海浦江数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王鹏理,泰尔英福iF-Labs负责人焦臻桢
“数字身份互联互通平台(IME,Identity Make Equality)”是基于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的开放互联平台,由“星火·链网”、浦江数链、腾讯云、上海CA、泰尔英福共同发起建设,旨在使不同的数字身份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与互操作,助力万物互联时代人、机、物统一数字身份解析和数据互通目标的实现,推动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体系的发展,最终为激活全社会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做出贡献。
泰尔英福iF-Labs负责人焦臻桢解读数字身份互联互通平台,从建设价值、必要性、未来发展计划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分布式数字身份是元宇宙等新型网络空间的关键基础设施。
在元宇宙等新型网络空间中,人、机、物、AIGC等各类物理与数字实体,都将拥有一个或多个的数字孪生或原生体,身份标识系统的压力空前巨大,传统中心化体系既难以支撑性能需求,更无法满足数据安全和隐私的需要。
分布式数字身份是以分布式技术手段实现数字身份自主管理的新兴技术,当前主流技术标准为W3C分布式标识符(DIDs)、可验证凭证(VCs)。在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隐私性等方面,均更加适合于构建未来网络空间的身份服务体系。
其次,现有身份服务平台相互独立,服务能力严重受限,呼唤建立互联互通的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
由于安全隐私、权责划分等各种原因,中心化身份服务系统往往难以真正互通。而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由于遵循统一的W3C标准,技术上有互联互通的基础,但由于在数据规范、解析规则等方面各自独立定义,导致互通仍然无法实现。
另一方面,互联互通对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至关重要:由于标识符和凭证均可自主生成并通过流动实现信息交换,是否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被解析和认可,是判断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实际价值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尺。我们以一个常见的行业场景来说明这一点。
在常见的资产核验场景应用中,当资产所有人申请了由某地政府机构签发的资产凭证,这一凭证只有能够被更多地区、更多机构和金融实体解析和认可,才能真正最大化发挥凭证流通的便利。然而,假如这一服务平台是由单一平台开发或运营的,当前身份的识别和凭证的流通则往往会限制在单一平台的服务范围内。当下,也并没有任何一个分布式身份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全国、全行业的覆盖,各个独立的服务平台均有自己的优势场景和地域。如能够充分发挥分布式数字身份的技术特点,使各方的身份和凭证实现相互解析、自由流动,则能够事实地形成一张覆盖更大范围的分布式数字身份服务网络,并使各家分布式数字身份服务平台都能够更加迅速便捷地扩大自身的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从而让更多场景和用户享受到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带来的便利。
分布式身份互联互通平台(IME)将通过技术互通、共建联盟、广泛覆盖的三步走战略,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和影响力,并逐步接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等各行业核心基础设施,逐渐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能源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等各个产业场景中实现数字身份和数据的互联互通。
本次发起共建的各方均在数字身份服务方面具备优异的基础和积累:
中国信通院牵头建设的星火数字身份,已在国内外取得显著的建设与应用进展,联合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在金砖、上合、东盟等国家共同推进相关应用;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实现全国覆盖,标识注册量3000亿+、日解析量2600万+,为工业互联网场景提供优秀的平台基础。
腾讯云分布式身份产品TDID已拥有多个大型商业落地的分布式数字身份产品,在金融、工业、物流、医卫等多个领域已获得应用,覆盖eKYC、多式联运、供应链金融、BOM一元化、数字藏品、医疗数据流转多场景、已生成DID、VC超过1亿、日均解析、验证量超百万次。
浦江数链采用数据集团旗下上海CA的UniTrust DID体系,为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和用户分配可信身份标识,以实现安全可靠的通信和交互。上海CA的UniTrust DID现已支撑中共一大会址的红色元宇宙身份、东方网数字藏品服务以及业务会基层治理等场景。
诚邀各界携手参与,共同建设面向万物互联的数字身份互联互通服务网络,促进数字身份在元宇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双碳ESG、能源互联网等各个领域中展现出更大价值,共建面向万物互联的数字身份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