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初,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生小禚成为青岛市第17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三周内,青岛市完成了四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这意味着捐献者素不相识的四位血液病患者收到了来自青岛的“生命礼物”,获得了生命重生的希望。
用一点付出挽救一个生命——第169例捐献者小刘
小刘说,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萌芽于《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他希望能为减轻白血病患者的痛苦做点什么。因此,2021年12月,他主动在献血屋留下了血液样本,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能为一个孩子架起一座生命之桥,这是我做过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匹配成功本身就是一种缘分,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能为患者提供帮助,很值得也很荣幸。”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小刘不认为自己多么伟大。但他却坚信,正是有了无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默默奉献,才成就了传递生命火种的“伟大的事业”。
用另一种方式履行医生的职责——第170例捐献者小贺
小贺是山东省某医院的一名医生。今年7月,当她得知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后,毫不迟疑地表示愿意捐献。促成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可以说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所谓偶然,小贺在献血时不经意的一次造血干细胞的留样,竟然能给素不相识的患者带来一份重生的希望。所谓必然,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她的职责使命,她是用另一种方式履行医生的职责。
小贺表示,想通过医生的身份和切身体验,向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心存疑虑的人证明,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安全可靠的。希望更多人能够消除误解,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多一人加入,就多一份希望。
我就是那名患者延续生命的希望——第171例捐献者小王
“捐献完后,想到那名白血病患者就要得救了,我感觉心里终于踏实了。”小王憨厚地笑着说。在整个捐献过程中他表现出的那份淡定、从容让人印象深刻。谈及捐献,他轻松地说:“捐个干细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对于病人却不同,那是等着救命的。当工作人员拿走我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患者重燃了活下去的希望,我自己感到很欣慰、很幸福。从2016年入库到今年采集,前后七年时间,这份等待终于有了结果,感觉像是完成了一份使命。”
救人,就要义无反顾——第172例捐献者小禚
2021年,小禚参加无偿献血时听到志愿者介绍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得知能救人,他毫不犹豫同意入库。小禚说,趁着年轻身体好,救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也是一份义务。
小禚父亲对儿子捐献救人的善举十分支持,非常尊重他的做法。而母亲有些担心他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在小禚多次交流沟通后,向母亲详细讲述了捐献无损自身健康的知识和流程,母亲同意了并为他感到骄傲。小禚的同学朋友纷纷向他致敬,为他点赞。而小禚面对捐献十分轻松,他说:“作为身体健康的年轻人能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别人带去希望,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希望白血病患者早日传来捷报,康复后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四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有环卫公司的员工,有医院的医生,有企业的销售,还有在校大学生,捐献年龄最大的46岁,年龄最小的刚22岁,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最长的已经7年时间,最短的刚满1年。虽然四位捐献者工作领域不同,年龄层次有差异,造血干细胞留样有先后,但是他们捐献救人的大爱精神是一致的,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捐献救人,用可再生的造血干细胞去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类疾病的有效手段,成功配型的比例大约为十万分之一。造血干细胞采集方式是从外周血中采集,是一种安全、科学的方法,无损捐献者的个人健康,却能挽救重症血液病患者生命,彰显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青岛市红十字会·薛梅 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