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尤其是历经曲折艰辛、不忘初心使命、凝聚奋进力量、确保平稳安定,顺利完成了改革,在淬炼中焕发出青春活力。面向未来,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深化了办学特色,擘画出服务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北青蓝图,全力推进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工程”和“十大任务”。
投身教育强国建设 彰显“政治、青年、人文”特色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简称:“北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办学特色和优势,立足类型教育,在加快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方面走在前、做表率,立足首都、辐射京津冀,打造以“政治、青年、人文”为特色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品牌,在京华大地形成北青职业教育的生动实践,为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担当建设教育强国使命做出北青贡献。
坚持守正创新,彰显“政治、青年、人文”特色。始终坚守政治本色。牢记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的殷切嘱托,以政治方向引领办学方向,做到政治站位高、政治方向明、政治底色亮、政治立场坚定,把“政治可靠”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素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方位,让政治特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始终坚持服务青年的办学底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青年学研究和青年工作专业建设,以新时代强国建设需要引领青年建功立业,以新时代青年需求服务新时代青年发展,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始终坚持人文基色。要贯彻“两个结合”重要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充分发挥学院人文学科、专业和研究优势,不断彰显人才培养的人文特色,以人文底蕴涵养学生素养。
肩负历史责任,明确时代担当。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坚持本科标准、职业教育特色,发挥“一老一小一青年,一文一技国际化”专业优势,以政治方向引领办学方向,以青年需求服务青年发展,以人文底蕴涵养学生素养,聚焦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打造政务与社会服务、文化与民生服务、法务与商务服务、外事与旅游服务、教育与青年服务“五个服务”专业方向,培养“政治可靠、让人放心、技能过硬、善于合作”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成“政治、青年、人文”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
强化高质量党建 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学院工作的根本要求,着力推进“六大工程”建设。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实施“引领工程”。“十个举措”推进政治建设落地落实,包括建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机制;全面从严治党清单化推进机制;校党委常委会重大工作专题调度机制;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领衔推动重点工作机制;年度重大课题专项调研促进事业发展机制;重点问题清单销账机制;定期研判政治生态工作机制;校领导班子成员全方位联系并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和事业发展机制;现场指导所联系二级单位决策议事机制;定期听取校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汇报机制等。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发展,构建“铸魂工程”。发挥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制,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深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工作机制;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以“两个结合”为遵循,积极争创“政治、青年、人文”特色鲜明的文明校园;深化思政工作,打造政治站位高、首都特点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突出的“大思政课”系列品牌;提升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建强“青桐工作室”,提高网络育人能力。
加强组织建设,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推进“聚力工程”。持续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三有三健全”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体系,打造系列支部品牌。坚持抓融合促发展,推动教师党支部建在教研室、专业群上,加强“双带头人”培养。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落实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及挂职锻炼制度,加大对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力度,着力培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强化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动态管理,围绕年轻干部“七种能力”,通过“研讨会”、主题读书“微讲堂”、素能提升“实训营”等系列活动,优化源头储备,完善跟踪培养机制。
加强作风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夯实“强基工程”。要抓住作风建设的切入口和动员令,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俯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师生急难愁盼的问题,提高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抓实抓细师德师风建设,开设“师德师风大讲堂”,推出每月“师德一课”,培育精品师德建设项目和精品党建课程;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以党风带动政风、引教风、领学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加强纪律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强化“固本工程”。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时跟进健全制度;深入开展纪律教育,把党章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把警示教育与正向激励结合起来;狠抓执纪监督,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政策策略,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养成纪律自觉,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自觉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突出系统集成、标本兼治,推动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服务保障学院高质量发展和反腐败工作。
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平安校园,筑牢“平安工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提升师生国家安全意识;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完善月度风险预判、舆情研判、教育警示机制,下好先手棋;不断完善校园“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及时了解师生急难愁盼的问题,精准化解校园矛盾;提高校园常态化管理工作,做好智慧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升校园治安管理水平;建立“大平安”格局,建立意识形态、生命安全、保密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资产安全等校园“大平安”体系,确保改革发展行稳致远。
制度建设是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师生至上、守正创新、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全力建设学院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
立足高质量发展 做好改革的“后半篇文章”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学院将抓住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新机遇,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推进新时期学院高质量发展“十大任务”。
坚持立德树人,彰显政治特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统领,打造“政治特色”鲜明的课程群。以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分中心)为引领,构建中高本一体化特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创新范式,服务职业教育思政课教师高质量发展。研制开设“中国式现代化概论”课程,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体师生。打造“北青蓝”志愿服务品牌,高质量建设辅导员工作室、骨干班主任工作室。坚持“五育并举”,拓展“社团聚力、文艺铸魂、课程引领”的“大思政课”建设模式,持续打造“燧石剧社”文艺思政品牌,构建“活力北青”大思政课品牌活动体系,建立“12345”一站式学生综合服务社区,提升“燧石”德育实效性。
聚焦人才培养,升级专业集群。持续推进“一老一小一青年,一文一技国际化”专业发展,以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和“两区”建设为着力点,加强“五个服务”专业方向建设,做强传统优势专业,做优紧缺急需专业及专业群,支持相关专业发展。推动数字化、职业化、国际化赋能专业发展,努力提高学生数字化素养、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瞄准本科标准,提升办学层次。坚持“本科标准、职业教育特色”,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发展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北京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引领作用,加强附属幼儿园建设,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北青幼教”品牌,打造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探索首都学前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三到五个专业达到职业教育本科标准。与北京开放大学合作实施“成教升本”计划,与海外合作高校拓展“留学升本”计划,多措并举满足学生对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
推进产教融合,建设产业学院。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打造特色专业群,探索建设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政校企”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引导企(行)业深度参与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实行校企(行)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促进企(行)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在数字文创、国际文旅服务贸易等产业,打造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在托幼、智慧康养等行业,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发挥职业教育集团 (联盟)、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用,促进高质量就业。
坚持质量为本,分类打造金课。深化教师、教法、教材改革,落实“课堂革命”,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职业,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分层分类打造百门“金课”。全面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依托新文科,夯实人文素养基础。开发立体化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基层治理实务、法律与商务实务、学前与幼儿教育、融媒体制作、智慧健康养老、国际文旅教育等特色创新课程模块和高质量“金课”。
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激发办学活力。多措并举引进专兼职高层次技术技能型领军人才,打造学科与专业结合的人才群,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推进骨干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培育,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全面落实干部挂职锻炼和教师企业实践,持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深化绩效工资、岗位聘任、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关键制度改革,支持、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传承学院创建精神,培养“政治坚定、敬业爱生、拼搏奉献、敢为人先”的优良作风,让教师进学科建专业成名师,进专业善职业成大师,建立双进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发挥智库功能,推进科学研究。依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和《北京青年研究》期刊平台,对标新时代智库建设标准,做优做强“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高端智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青年教育研究、教育强国与未来教育研究、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北京职业教育和人文北京研究中心等品牌智库建设,实现科研智库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拓展托幼一体、养老等民生问题研究,加强对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成立知识产权中心,促进成果转化与应用。
做强社会服务,打造“北青”品牌。一体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出台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非学历教育“管办分离”实施办法,建立归口部门管理、二级教学单位办学的适应性体制机制,加快解决制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堵点痛点问题。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社区工作、团青工作、托幼一体化、智慧融媒、智慧康养和国际文旅等特色培训项目,形成北青墙绘、北青托育、北青早教、北青学前等社会服务“北青”品牌,提升社会服务贡献力。
实施国际化战略,扩大国际影响。深化教育对外开放,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持续打造“留学北青”品牌项目,深入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合作,共建“丝路青年学院”,创建职业教育“走出去”新平台。加强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品牌建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国际化升学和就业路径。推进学前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大数据与会计、新闻采编与制作、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大会议展会平台,高质量办好“丝路工匠”国际技能大赛,加强世界青年职业发展领域研究,扩大学院国际影响力。
数字赋能,建设“北青在线”平台。深化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优化“智慧北青”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管理服务和治理能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建设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拓虚拟和现实相融合教学空间。构建一站式办事大厅,提供教学科研、师生管理、服务保障多维度精细化门户式和微应用入口。推出融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的“北青在线”系列网络教育品牌。
面向未来,学院全体师生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在中共北京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奋力书写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院的生动实践,为首都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北青力量!
文/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 杨志成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 乔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