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首页> 专题频道> 理论专题 > 正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者:张政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突出强调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对新时代文化使命的战略把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让中华文明的熠熠光辉继续闪耀在世界东方。

  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间断过的文明传统,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首先来自文明“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强国建设的精神基因、民族复兴的志气底蕴,其所蕴含的独特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更是今日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和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历史和事实表明,只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以及其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以利于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秉持开放包容,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一方面,中华文明是开放的,因开放而得以交流互鉴。马克思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在世界历史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及其因开放而形成的文明交流互鉴不可避免且十分必要。今天,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交往的世界性、开放性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文化上的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频繁、更紧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进一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中华文明是包容的,因包容而得以生生不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文明是多彩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其他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历史告诉我们,唯有秉持包容精神,才能实现文明和谐。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文明。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之所以能一脉相承、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做到开放包容,不断实现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应拓展世界眼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扎根于本国本民族土壤的基础上,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的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我们应坚持从本国本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形成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应秉持开放包容,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和世界其他文明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加深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让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互信互敬,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书写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华章,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坚持守正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当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守正”语出《史记》,即“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强调坚守正道。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既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守正”原则体现了对中华文明历史连续性的科学把握。“创新”语出《魏书》,“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强调改革与新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国人民是富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富有伟大创造精神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不断推进从思想到器物、从制度到文化、从艺术到科技的创新创造,形成了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和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丰沛了中华文明的万古长河,照亮了中国人民的心灵家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新”原则体现了对中华文明时代创造性的科学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坚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守正原则,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定“两个结合”的必由之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道路之正、理论之正、制度之正和文化之正,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新原则,最根本的就是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积极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切实增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与坚定性,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伟大进程中的一切新生事物。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把创新的要求、创新的实践贯彻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各领域和各环节,统筹把握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C919首次执行三亚商业航班

  • 南疆“慢火车”载“候鸟”回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