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17日,北京教育新闻宣传学会举行2023年第四期首都大中小学宣传工作圆桌谈,来自首都高校、中小学教师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参与会议,北京教育新闻宣传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宇主持。
座谈会精彩发言
本期圆桌谈的主题是教育领域“内卷与躺平”现象的透视与反思,与会嘉宾积极分享交流,为解决教育领域“内卷与躺平”现象出谋划策。
郝全智
北京市大峪中学升学指导中心主任,语文特级教师
内卷是一种社会状态,躺平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状态。解决教育界的“内卷与躺平”现象,应该从多方下手,而不仅仅是从学校或教育本身来解决,它还包括很多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整体的教育理念、教育环境是不是要有所转变,当下社会是不是要摒弃功利主义和过度竞争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的分数,更要努力培养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观念的变化。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就是家庭教育,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通过家长的观念变化引导孩子,让学生明白努力拼搏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盲目地去追求功利和成绩。现在我们国家推行的“双减”政策,就是在这方面做的努力。要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让每个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最后,就是个人心态要调整好,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总之,教育领域的“内卷与躺平”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田姝
北京市第八中学语文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
内卷的根源和本质是什么,我觉得其实就是一种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无论是内卷还是躺平,其实本质是一样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过犹不及”。内卷有时候是被动的,有些家长“鸡娃”是急功近利、相互攀比。而现在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也给家长制造了一些焦虑。当下一些家长的心态是,不一定知道孩子在学什么,只在乎孩子学了多长时间,而没有真正关注到孩子是否认真学,学有所获。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学校老师教育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不少孩子和家长就被教育机构制造的焦虑中“卷”起来了。
如何破局?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应对和引导。我认为家长、老师和学生都要记住一点,就是“接受平凡,看见独特。”要真正意识到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接受孩子的平凡与普通,看见孩子的优点和特长。
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尚在塑造时期,无法像成人那样能够自我调节,当孩子“卷”不过了,肯定就“躺”了。我十分赞同一位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叫“躺要不错过机遇,卷要不执着于结果。”每个人的人生不是匀速运动,生命的本身是闪耀着光芒的,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要一“卷”到底,也不要一“躺”到底,该奋斗的时候努力奋斗,该静待花开的时候就静待花开。
王明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教授
“内卷和躺平”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深刻的社会问题,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现在这个问题变得日益凸显,其中一个原因是与高科技手段的发展有关。现在,手机接收信息是即时快速的,不利消息具有即时性和覆盖性,这会放大焦虑,时间的调适和缓解作用被降到最低。就教育领域而言,社会上一些相关利益方如教育培训机构、各级学校等,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也会以各种方式传递和放大焦虑。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也有一定关系,人们普遍认为,高学历才是个人在社会发展的最佳上升通道。
从个人来讲,调整心态至关重要。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都会面对类似问题,“内卷和躺平”,实际上是焦虑的两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认同发生整体性改变之前,个人能做的主要是调整心态、改变认知,调整对成功、幸福的定义,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从引导方来讲,教育工作者要尽可能多元化地培养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兴趣爱好,引发学生对内在价值的认可和追求。对于“躺平”的孩子,我们要开展积极正向的引导,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考试成功不是人生的唯一标准。除了成绩,还有另外更加精彩的人生“赛道”。
徐海龙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作为教师,我当过班主任、就业实习指导,也在一线教学。通过我的观察和实践,我认为,在基础教育需要重视解决分层教学的问题,让有能力的孩子学得好,让学习能力一般的孩子,学有所获,而不是激发家长一味地攀比,让自己的孩子在不断地“卷”中,对学习产生抵触心态,进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躺”。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少学生都在拿各种各样的证或奖项,这也和学生评价机制有关,实际上,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内功的修炼,并不是这些符号化的、内卷的评价所能衡量的,但社会企业在招聘时,却往往用这种方法去筛选人才,让学生被迫被“卷”。而“躺平”的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就是学习能力、学习动力不强,这与家庭环境、个人成长、生活习惯、性格等都有很大关系,这就需要各方加强沟通交流机制。
其实这种现象在教师群体中也有,这就需要改善和完善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现在有不少老师主要“卷”在科研或教学里,这和教师职评也有很大关系,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作为高校来说,要通过宣传,找准自己的优势定位,在特色学科专业上加强建设,激发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及归属感。
孙竞
人民网教育频道主编
现在不少人有这样一个认知误区,认为要么“内卷”,要么“躺平”,这是需要纠正的。不“卷”,不代表不努力,我们要把积极的奋斗和“内卷”区分开来。“内卷”其结果是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而努力奋斗是个人发展与进步的内驱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这个需要提倡。
“内卷”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连日来,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某年级暑假最可怕”之类的言论甚嚣尘上,这种“夸张式”吓唬挑动家长们紧张的神经,并且被广泛传播,是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的。作为媒体,我们要以更多的正向宣传和引导,帮助学生和家长打破信息壁垒,疏导社会情绪。
近年来,教育焦虑越来越向低龄化蔓延,不仅出现在小学阶段,甚至下沉到了幼儿园,对应的就是“幼升小”和“小升初”的择校竞争。作为教育部门来说,需要进行一些适度的引导和干预,保证每个孩子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而实现教育均衡,我认为根本的一点是要打造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比如通过轮岗等方式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的教育差距。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解决“内卷”与“躺平”的关键。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帮助孩子发现独特的自我,并且鼓励、培养他们的特长、兴趣,让他们走上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获得人生幸福。作为媒体,我们也会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理念知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赵琬微
新华社北京分社主任记者
我理解的“内卷”不是良性的竞争,是指一种无效竞争。在教育领域,家长和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盲目的刷题。这样不仅没有增进知识,还浪费了孩子宝贵的时光,消磨了学习的热情。
“内卷”在教育领域产生的原因,其实是有三方面误区的存在。具体来说,误区一是一些人认为考试不出“难题”就等于学习轻松。其实当发现题目不难,追求高分的人往往通过刷题提升熟练度从而提高成绩,增加了无效学习的时间。误区二是选拔方式“隐蔽”就没有传导压力。目前在基础教育一些升学考试的衔接阶段,学校依然通过考试分班等方式选拔学生。虽然隐蔽,但依旧造成了家长和学生的压力,同时也为“卷”滋生了动力。误区三是相当多的人认为,高学历能够成就人生幸福。甚至认为只有拥有高学历、光鲜工作才能拥有美满人生。但其实两者之间不能画等号,如果为了追求高学历,牺牲了身心健康,牺牲了家庭和谐,结果往往是不幸福的。
要破解教育“内卷”,我们的教育还是要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孩子的终身成长和幸福。在具体工作中,要真正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建立多元、丰富、立体的教育评价体系。同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不同禀赋的孩子实现个性化成长,奔赴美好未来。
董城
北京教育新闻宣传学会副理事长 光明日报社北京记者站副站长
“内卷和躺平”作为教育领域受关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营造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的浓厚舆论氛围。
要进一步加强家校社共育共建,完善指导家庭教育的机制建设。家长有必要通过主渠道而不是自媒体了解北京教育改革发展的准确方向,更加深入细致看到教育教学一线的巨大变化。
全社会都应该坚定信心,坚持把事关孩子学业的事情夯实在学校这个主渠道、主阵地。看待教育的发展变化首先要“祛虚火”“去燥气”。真正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从尊重个体差异、呵护生命成长的维度认识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孩子全面发展,不仅增长知识,更要增加见识,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静待花开。
首都大中小学“宣传工作圆桌谈”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北京教育新闻宣传学会承办,活动围绕新形势下的教育热点话题开展交流研讨,共谋新时代北京教育新闻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北京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