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重庆市巴南区大力推进《巴南区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养成教育行动计划》,以此为契机,鱼洞二小做实、做细、做深养成教育,让教育回归本真,培养孩子美好的品德。
育人先育心 红色文化涵养美德美行
“1947年1月18日清晨,周银海发现敌情后,立即通知乡干部,为掩护乡亲们及时转移,刚满14周岁的周银海壮烈牺牲……”这是鱼洞二小每天下午的课前红色小故事。
“理想信念可夯实教育的根与魂,也是落实养成教育的‘牛鼻子’。”重庆市巴南区鱼洞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党委书记刘玉霞说。学校以“育德”为核心,以红色文化作为贯穿养成教育的主线,育德入心,成德于行。
学校将红色文化传承与养成教育深度融合,先后开展“星星耀童心”德育课程、“有我德育”品牌活动,还通过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等系列活动,让红岩精神引领、指导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革命传统教育已成为养成教育重要部分。”刘玉霞说,以“红色60秒”微课程为例,每天下午正式上课前,老师会安排播一个红色的视频、唱一首红色的歌曲、讲一个红色的故事,力争让每一位孩子能从小学入学至小学毕业,每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熏陶,计划6年累计了解1200个左右的故事,让红色基因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除了革命传统教育,学校还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让儿童从遵守基本规则的培养入手,逐渐实现“行为儒雅、语言文雅、情趣高雅”的养成教育目标。
儿童习惯养成活动化、项目化
左手将鞋子固定住,右手拿起鞋带进行穿孔;两手抓住新鲜的豆荚动作麻利的朝中间一折,胡豆顺势挤出;为垃圾桶套好垃圾袋后,快速地将生活垃圾放入相应的垃圾桶......在鱼洞二小的操场上,每年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习惯大挑战”活动,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了成长。
“类似‘习惯大挑战’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我们将好习惯的培养具化为一个个项目。”鱼洞二小负责人表示,养成教育更多地融入育人活动的各个细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中得以成长。
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内驱力。
“老师快看看,我拔的草能换多少糖果呀!”在劳动课上,参加完拔草的孩子们兴奋地围着老师,等待收获他们的劳动成果。原来,学校实行“一斤草换一斤糖”的奖励机制,激发了孩子们的劳动热情,从“要我劳动”变为“我要劳动”。
拔草活动
校园大扫除、劳动主题班队课、劳动者志愿服务等,每次活动学校都会尽量引入“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快乐劳动中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活动设计必须坚持儿童思维,用儿童能理解的方式促进孩子的行为规范。”学校负责人说。
“桌对齐、收书籍、捡垃圾、推推椅”……朗朗上口的“下课礼”,以儿歌形式,将孩子们应该注意的行为规范一遍遍清晰传达。伴随下课铃的响起,经过孩子们的一番整理,教室桌椅很快变得整齐划一,井然有序。
就餐礼、放学礼……这些针对不同场景,站在最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立场上,设计与动作相结合的口令,让养成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具体化、显性化。
推动全员育人 榜样引领身教重于言教
养成教育落地的关键是教师的示范引领。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要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示范者、引领者、督导者。
“弯弯腰”捡拾垃圾,在离座时“推推椅”,会议结束带走水瓶,就餐后收拾好桌面......学校对教师日常行为有着更细化的要求。
“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学校负责人说。
好习惯在活动中培养
不仅教师要以身作则,校园所有教职员工都有育人的责任。
曾有孩子向老师反映负责水电维修的师傅语言有些粗鲁,自此之后,学校定期对负责后勤管理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教大家轻声细语与小朋友们对话,使用工具时学会轻拿轻放,校园是工作场,也是育人场,所有人都要以教育人的标准规范自身行为,为学生做好示范。
为进一步推动全员育人,学校开展“基于儿童日常的学生行为习惯路径探索机遇儿童的学生探索”的课题研究,编制了《学生成长守则》养成教育读本,形成了一套可落地可执行的养成教育“二小标准”。这套标准包括对学生、教师,以及对家长的要求,为养成教育提供清晰的培养目标和路径,形成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文:冯继瑶 供图:重庆鱼洞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