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丰富的实践要求。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深刻理解和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为新征程上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坚强的思想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不断丰富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如何把握不同阶段的划分及其特征,对此需要在实践中顺应规律,逐步深化认识。
马克思曾预测,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共产主义阶段需要经历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以及高级阶段。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在向共产主义社会前进的过程中,会经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不完全的共产主义”等阶段。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我们必须更为准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为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我国经济增速开始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加突出,环境资源人口约束加强,传统比较优势弱化,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我国经济有了新的变化。如何认识这个变化,将决定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方略,关乎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敏锐。党的十八大之后的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指出“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的重大判断。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用划分时期和阶段的方式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宏观描述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为世界经济下行和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不是短暂的调整,也不是周期性波动,而是一种趋势性变化,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正迈向一个重大关口。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认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条件变化的精准把握、对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高超驾驭能力。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引领新常态要求我们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又一重大判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此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这一重大判断进一步提升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还系统分析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性,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三)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在即的关键节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在新时代新阶段,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从引领新常态到转向高质量发展,再到新发展阶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深刻阐释,是我们党基于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内外形势不断发生新变化的客观实际,在理论上作出的新概括,集中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演进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不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
二、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党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领导人民埋头苦干,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国家经济实力大幅跃升。这正是我们党始终不渝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一重要论断,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党的工作中心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的坚定态度。
面对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新形势,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科学的态度、真理的精神,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创造性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一“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论断,强调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发展的本质和原则的理论。
从理念维度看,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的重大问题作出全新阐释,创造性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性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开启了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们找到了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明确“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找到了协调这个下好发展的全国一盘棋的“制胜要诀”,明确“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找到了绿色这个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中明确加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内容;找到了开放这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明确“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找到了共享这个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根本之道,明确“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实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丰富发展。
从内涵维度看,提出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方面对发展仍然保持速度上的要求,“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另一方面,我们要的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要的是以比较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重点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无论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还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都需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以高质量为追求,实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根本要求的丰富发展。
从路径维度看,提出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高质量发展是可持续、集约式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曾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兵团作战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这就要求我们改变那种单纯抓引资、抓投资、抓项目、抓生产的做法,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我们党在1995年和2007年先后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就要继续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制约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发展活力。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的内涵式发展。坚持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实现了我国经济发展路径选择的丰富发展。
从价值维度看,提出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把“社会化的人”作为经济研究的基本对象,认为以人为目的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重视发展的本源,把“人”作为理论和实践的价值依归,致力于实现最大多数人的社会效用最大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相对于增长速度高一点还是低一点,“食品安不安全、暖气热不热、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垃圾焚烧能不能不有损健康、养老服务顺不顺心、能不能租得起或买得起住房”等问题更受人民群众关注。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就是依靠高质量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最高价值的充分彰显。坚持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根本价值取向的丰富发展。
三、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党在长期探索铸就辉煌中得到的深刻道理,也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仍然要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发展还很不平衡的国家,在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要不断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
党的二十大明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就将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进一步聚焦到高质量发展上来,聚焦到以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上来,聚焦到推动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重大深层次问题上来,以问题导向引领各方面政策同向发力、互补协同,共同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大局。
从必由之路看,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上,我们不仅仍面临着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这个问题,而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技术封锁和打压。推动高质量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从战略基点看,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操其要于上”,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分其详于下”,把握工作着力点。我们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
从必然要求看,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农业不仅是基础、是支撑,更体现强国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成色。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还存在明显短板弱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只有农业强了,农产品供给有保障,物价稳定、人心安定,经济大局才能稳住。扩内需、稳增长、促发展,农业强国建设是重要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我们要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深刻认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从最终目的看,要实现人民幸福安康。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群众的需要已经不仅是温饱层面、一般小康层面的需要,而是“美好生活需要”,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更加高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需要。高质量发展正是适应人民需要层次的变化,聚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统筹发力。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共产党的辉煌百年深刻启示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同样,坚持党的领导也是我们胜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引领和政治保障。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任务必将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创造性奋斗中胜利实现。
(执笔人:闫茂旭,原文发表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2023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