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山东乐陵梁锥希森新村听民声看变化
首页> 专题频道> 数字乡村知本论 > 正文

在山东乐陵梁锥希森新村听民声看变化

来源:德州24小时2023-03-28 11:17

  2023年2月13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年初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为全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三农”工作指路定向,是我国改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党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创举。一份份饱含重农情、惠农策、强农计的“一号文件”,成为造福亿万农民的“金矿”。

  从政策中“掘金”,乐陵市黄夹镇梁锥希森新村是一个典型:农业现代化、农村变社区,农民变产业工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党组织有了凝聚力,绘就了一幅乡村巨变的壮美画卷。

  产业接“二”连“三” 富了口袋 甜在心窝

  中央一号文件高度关注农村产业,这是农民富裕的关键。从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要求,到2016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再到2017中央一号文件“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等举措,都是旨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在山东乐陵梁锥希森新村听民声看变化

  春已悄至,乍暖还寒。3月16日,行走在乐陵市梁锥希森新村,目之所及,成片连排的别墅整齐划一,一色水泥路干净整洁。我们推开一户院门,58岁的女主人张洪侠——梁锥希森新村党支部书记,笑着把我们迎进屋。

  你们瞧,俺这房子亮堂吧?楼上楼下,280平方米!2004年,本世纪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时候,俺们就住上楼了。亲戚过来问,你住着楼有啥感觉,俺说做梦没寻思住上楼,他们听了“嘎嘎”乐。

  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俺还有更多的没寻思到:

  先富带后富,先富起来的村民梁希森创办企业,发展产业,重建家园,带着俺们奔向共同富裕。

  俺详细和你说说:

  2004年俺在村对面的希森三和有限公司上班,厂子里主要做黄牛屠宰和牛肉深加工,我在那里洗衣服,一个月工资560元。

  那时候的厂子可了不得,一星期宰两刀。一刀400头,两刀800头,鲁西黄牛是中国驰名商标,远销北京上海。

  蚯蚓吃牛粪,为了处理牛粪,村里养起了蚯蚓。咱没想到,蚯蚓也是好东西,不仅能松土壤,还能入药,更能食用。一些蚯蚓还坐着飞机被送往大城市。

  后来牛源少了,俺村的产业结构也变化了。

  一是种起了第四大主粮作物——土豆,要把粮食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二是发展第三产业,旅游火起来了,民宿和饭店也开始挣钱了。

  现在俺们村220亩地,全部流转了,100多亩是大棚,种原原薯,90多亩养蚯蚓。

  现在收入可不少,俺算了笔经济账:村里土地流转了,俺家一年领到3500元,大棚种土豆,俺家种了4个大棚,一年忙上3个多月,妥妥2万多元;建起的民宿和饭店,一家能分红五六千元,加上孩子的工资,一家3口人,年收入10万元打不住。

  不光是俺家,现在俺村人均年收入在2.5万元到3万元,是附近最好的。

  要说来钱快,还得是第三产业。游客来了,消费了,钱就到账了,一年挣个30来万元,手拿把掐的。

  说一千道一万,俺们能过上好日子,多亏中央政策好,给俺们农民发了不少大红包,村里接上第二产业,连上第三产业,鼓了俺们的钱包。

  生态五彩缤纷美了村庄 富了村民

  乡村美,中央持续关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在山东乐陵梁锥希森新村听民声看变化

  出了张洪侠的家门,在梁锥希森新村内散步,迎春花开,一抹金黄透着春意。一位修剪树枝的汉子放下工具,坐在花池旁与我们唠嗑。

  俺叫梁书青,1967年出生,做修剪活3年了,一月能拿3000多元。

  你看俺们小区,比城市的小区都要好,村内道路两侧全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路面硬化,铺设大理石路面,围绕别墅区的有花园、喷泉、假山,还有这许多的花花草草。

  别看俺村现在环境美,要搁以前,可不成。早些年,村里牛啊、羊啊,满村跑,一下雨没有落脚的地儿,柴火垛随处都是。

  俺的工作就是负责修剪树枝,养护花草。国槐、冬青、月季、白蜡等近30余种苗木花草,够俺们5个人忙活的。别小看了这些树,它们都有寓意,联排别墅的后门都有一棵杏树,寓意着幸福美满,别墅前面,都有一棵柿子树,寓意事事如意。

  一到春天,各种花开,喷香喷香的;到了夏天,绿树成荫,碧绿碧绿的;秋天柿子满枝头,金黄金黄的,可好看了。

  除了自然风景,还有不少人文风景。墙上绘制了孔子像、二十四孝等,文化味儿十足。

  在村外,还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请了农技专家,专门教村民,种植了秋葵、空心菜、西瓜、苹果等,除供游客采摘外,蔬菜丰收后按照人口比例免费分给村民。

  村里环境好,获评3A级景区。附近的人都愿意来看看,“五一”“十一”假期,北京、天津、上海的人也会过来。

  现在村内建好8处民宿、19处农家乐,外地人来了,有地方玩,有地方住,还能采摘。

  村庄越建越好,越建越美,俺给你数数,俺们村有多少荣誉:梁锥希森新村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旅游下乡工程示范点”“逍遥游――山东最美乡村”。

  ……

  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称梁锥希森新村的实践是契合当前新农村建设要求的一个“盆景”,“希森模式”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国典型。

  村庄美了,村民富了,大学生回来的多了,也有高层次人才来指导土豆种植了,乡村振兴也更有力量了。你说说,俺们在这样的一个村里,那幸福感不得是满满的吗?

  党员凝心聚力多了归属感 强了战斗力

  党的领导是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从最初的“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到“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再到“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表述在变,但无疑都是在加强。

在山东乐陵梁锥希森新村听民声看变化

  临近村口大门,南侧一排房间,中间一间大办公室是党员活动中心。张洪侠领着我们走了进去,一位老人笑脸相迎。老人叫梁泉峰,60岁,蒸过馒头、养过牛,爱看书看报,关心国家政策,说起话来就收不住。

  要问20年来,变化最大的是什么?俺觉得是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变化为啥这么大?俺觉得离不开党的政策指引。

  村里定期开会,学习党的政策,领会党的精神。

  镇上来特派员了,指导党建工作,比以前更有方法了。

  党员先锋作用更强了,疫情期间,党员冲在前,更有年轻党员,除了积极抗疫,还积极捐款捐物。

  俺还记得乐陵的一些好政策:

  推广“六步工作法”,党员问事、群众说事、及时办事、民主议事、定期评事、跟踪督事,推动村级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真正让群众的事群众来办。

  建立健全“矛调一体化”工作机制,培养威望高、懂法律的农村“五老”调解队伍,及时发现预警问题苗头,尽快调处和解决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俺村党支部书记经常说,黑天躺下来,脑子想的都是咋干事。这样的干法,越干越出威信,班子拧成一股绳。

  党员都有了党员的样子,亮身份,敢担当。村里有个啥事,党员都往前站、往前冲。

  干劲足,集体也有钱了。2004年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哪有啊?现在好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还搞起了旅游,民宿和饭店都挣钱,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50多万元。

  你看吧,党建可不是虚头巴脑的工作,党建引领搭建乡村融合“大舞台”,俺们现在生活越来越有盼头,越来越有奔头!(王志强 于东钧 张梓琪)

  原标题《“一号文件,咱老百姓的政策大红包” ——乐陵梁锥希森新村听民声看变化》

[ 责编:王恩慧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