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李佳琦 靳铃涵)“我到今天为止,比一个30岁的人还忙,而且出的成果不一定少。”说这句话的,是已有82岁高龄的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湖北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何祚欢。
六七岁时,何祚欢开始接触评书,那时正值20世纪40年代,武汉汉口登记在册的评书艺人有200多人,没有登记的有100多人,“一个人就是一座茶馆,一个茶馆就是一个小剧场,你说那得有多少书可听?”幼时大量听评书的经历给何祚欢之后的评书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2年,何祚欢开始用湖北评书讲《红岩》,场场爆满,一炮而红。武汉市说唱团的领导注意到了何祚欢,1963年8月1日,何祚欢成为武汉市说唱团的一员,开始了他在湖北评书上的漫长耕耘。
在何祚欢看来,和北京评书、山东评书、河南评词相比,湖北占据了一个优势,那就是汉剧汉调。历史上,四大徽班进京,每个班差不多有一半人都是湖北人,因此在京剧中留下了大量湖广韵。湖广韵的表现方式是唱腔、说白里有很明显的拖腔。
与京剧类似,湖北的评书艺人在一大段贯口后,常在关键的地方将韵律拉长,把复合韵母中最亮的声音亮出来,使得观众顿时一惊。湖广韵因此成为了湖北评书艺人吸引观众的一大卖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听书的口味也在发生变化。何祚欢认为,观众多元化的口味可以倒推多题材创作,接触多题材使得自己成为全面关注生活的人。除了评书,何祚欢对茶叶、中医、武术、围棋等也有浓厚的兴趣,广泛的爱好使他成为了一位真正的杂家。他坦言:“反过头来,你的书就会有很多信手拈来的东西。”
接受采访时,何祚欢笑着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我现在把自己像赶猴子一样地赶。”除了给自己的徒弟授课,他还给几个职业的相声社上课。对于那些对湖北评书感兴趣,想要学评书的年轻人,何祚欢就在微信里群发,每日一联,足足发了5个月。
在传承、教学工作之余,何祚欢还坚持记录武汉口述历史,想写一写市井中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写他们的酸甜苦辣。他说:“我对这些创作很有激情,日子因此过得很痛快。”
对于湖北评书未来的发展,何祚欢见解独到:“我觉得应该是把功夫花在培养观众进剧场上面。”在何祚欢看来,有市场才有戏,而好戏的生产需要时间,只有培养出一批忠实的观众,评书艺人的创作才能更加繁荣。
醒木一响,开口便是古往今来;提笔一捺,手下挥洒大千世界。眼前的何祚欢,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说起评书来中气十足。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何祚欢创作的作品数不胜数,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听众。
当描述起自己的初心,他却答得简单:“你从事一行艺术,你真的爱它的话,就会有摸不尽的新规律,回过头来一看,我这一辈子都值了,为什么?我干的事都是我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