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巴蜀学校的392名教师,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他们共同传递的是一样的巴蜀精神——大爱、担当、责任、创新、专业、精研……这些是植根于巴蜀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力量。
点燃每个孩子的生命热情,激发他们自主自律、蓬勃成长的活力,巴蜀教师们努力成为一束束光,照亮自己和学生,共同汇聚教育温暖的力量。
巴蜀小学节会活动现场
1.信念坚守:“线上教学不是‘躺平’”
2021年11月,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正常教学带来众多不确定性。
“线上教学,完成容易出效果难。”年轻老师殷欣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巴蜀教师的心声,上好一节课,某种程度线上教学比线下更繁琐、更困难。
没有谁被“要求”,大多数巴蜀教师用行动选择拒绝“躺平”。
每天,班主任会在8点10分组织晨读,遇到孩子没有按时进入云课堂的,一一打电话提醒;上课了,无论哪门学科,班主任会进入云会议室,观察孩子们的上课状态。
线上课堂,大多数教师以现场主讲为主,网课资源为辅。用资深班主任李晓云的话说,老师最清楚自己学生的情况,每堂课都需要有针对性地重新备课。课堂上,老师们会花一半时间与孩子们互动,提高孩子们专注度;线上课堂的作业量不多,但批改也不会马虎,会根据上传的作业照片,在电脑上逐个批改和评讲。
2.教学智慧:“作业布置开启俏皮模式”
一句句俏皮、活泼的话语彰显巴蜀教师的智慧。
如何将枯燥的线上作业布置过程变得妙趣横生?巴蜀小学数学老师毛丽经过摸索,她借鉴了社交平台上的创意,一时把1234变成了流行歌曲串烧,一时模仿各种场景人物的语气:
“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当然是每天准时交作业的孩子!”
“西行路上,为师被妖怪抓走了,这是一只喜欢吃作业的妖怪,只要集齐34份作业,就放了为师,孩子们,救救我吧!”
……勾勾叉叉的作业评价变成了传递快乐的表情包。
三年级(2)班李集宇老师,同样也作了评语创新,她定期将评语设计成精美的书签,并给每个孩子创作一段手写评语,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老师对每个孩子的用心。
“老师今天会给我什么评语?”如今,巴蜀的孩子们写作业的时候就满怀期待,再也不漏写漏交了。
班级诗词大赛
3.学生第一:“心中始终装着学生”
2022年11月8日,当接到疫情离校的紧急通知,四年级班主任任官慧老师,首先考虑的是学生怎样安全回家,忙碌的家长们并不是都能第一时间赶到学校。
经过一个下午的等待,班里只剩下两个孩子,眼巴巴地望着漆黑的窗外。此刻的任老师,一边安慰尚在赶路的家长,嘱咐他们行车安全,一边把孩子接回自己家里照顾,送上热乎乎晚饭,陪孩子们一起游戏、学习,直到晚上11点多家长赶来。
作为班主任,任官慧遇到过各种特殊情况,有的孩子发烧,家人不能及时照顾,任老师就守护着孩子寸步不离;有的孩子因为情绪低落,她陪孩子聊天,送上节日礼物,并耐心指导家长,抚慰孩子的心灵。
同样心中装着孩子的,还有带病坚持工作的李方红老师,为让孩子们在线上教学更有效率,他反复改进教学设计,并加强与家长沟通,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用责任和担当助力学生成长。
4.健康守护: “好心情让居家生活更有质量”
“刘老师,我收到生日蛋糕了,好开心。”2022年的冬至,五年级(4)班豆瓣(化名)第一时间给班主任刘懿老师打来电话。原来刘懿老师和班级孩子们约定,每年的冬至作为班级集体生日,大家一起庆祝已经延续了五个年头。
今年因为疫情,孩子们无法相聚,但庆祝仪式不能少。于是,刘懿老师和家委会商量,为44个孩子挨家挨户快递生日蛋糕,让大家在云端相聚。屏幕前,孩子们端上热气腾腾的饺子,点上生日蜡烛,相互送上祝福,并奉献精彩的才艺表演,云端课堂上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满屏都是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大家压抑了1个多月的坏心情一扫而空。
“好心情让居家生活更有质量。”班主任代萍老师说,在巴蜀,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情绪与学业同等重要,学校组织同学们学习了10节“心理健康小课堂”微课,帮助学生调适和应对坏情绪,还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世界杯手势舞大赛、厨艺大比拼、元旦嘉年华等,让学生保持从容、快乐的良好状态。
5.自觉担当: “老师嗓子嘶哑了,只能小声一点说”
“老师嗓子嘶哑了,只能小声一点说。”“李老师,你好好休息一下吧。”“李老师,我发你治咳嗽的方子。”当看到课堂上学生温馨的留言,一直咳嗽不断的李小兰老师更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坚持不落下一节课。
“一位教师面对的是至少40多个家庭,在特殊时期更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家长分忧。”语文老师张伦恒说。他和妻子都是老师,为了避免相互影响,每天各自在单独的房间上课,而2岁的小孩只能交给父母照看。作为管理干部,张伦恒必须巡视其他学科的课堂,作为班主任,还要对个别孩子抽时间进行专门辅导,经常连轴转。
类似情况的老师太多太多,坚守职责已成为巴蜀教师的自觉选择,他们恪尽职守,把关爱更多地留给学生们。
居家亲子锻炼
6.课程温度: “一杯热茶暖了妈妈心窝”
“一下班回来,宝贝就给我送来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感觉瞬间暖化了。”刘若希的妈妈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惊喜。原来,这杯奶茶源于二年级(1)班孩子们的主题实践课。
在主题为“茶饮制作”的实践课上,孩子们结合前期《茶的知识》的学习,开始大显身手,珍珠奶茶,花茶,水果茶,各种花式茶饮,创意无限,让人眼花缭乱;在“茶具的创意设计”课上,孩子们自己设计创意茶壶,涂色、装饰DIY专属茶杯,还设计了广告语、海报,在云端为自己的茶饮代言……在这样的课堂,朱玲峣老师融入了语文、美术、劳动、综合实践等跨学科学习,既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又增进了亲情互动。
创意课程如今成为巴蜀教师的“标配”。袁欣宇老师的周末实践“画数学”,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纸杯拼算式,扑克牌游戏挑战“口算大王”,把爸爸妈妈带入快乐的亲子互动中,让数学教学变得有趣又有爱。
7.深钻细研: “教育之美总在细节中”
“老师,贴着墙壁悄悄地走,是不是这个样子?”在包莉老师的线上课堂,隔着屏幕,孩子们自告奋勇地模仿课文作者,躲避村里大鹅的动作,引来云端孩子们的一阵哄笑,笑声中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入了。
如何提高孩子们在线上教学的专注度?包莉老师对课堂教学花了不少小心思,模仿表演、答题接龙,摇号抽问,颁发榜样章鼓励,让孩子们在线上课堂自始自终保持兴奋和专注。数学老师王露悦琢磨使用分屏写板书的方法,方便学生记录课堂笔记更有条理,还有不少老师使用“班级小管家”进行作业批改,让作业订错通过小程序第一时间提醒家长……巴蜀老师们专注一个个细节的优化改进,让线上教学不再难。
8.关爱传递: “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
在数学老师徐祖明看来,线上教学忧心的第⼀件事是班里部分“学困生”能否适应线上教学。他说“不能让⼀个孩子掉队”。
在下午的延时服务中,徐老师会给全班同学⼀个集中答疑时间,帮助孩子消化⼀天所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在课后开设了⼀个“明师诊台”,需要⼀对⼀辅导的孩子,都可以向他求助,甚至有孩子家长和孩子⼀起来听。时间长了,因为“听众”原来越多,徐老师就准备了⼀些思维挑战题,让家和孩子⼀起 PK,共同享受数学的乐趣。
五年级(1)班学生小珊成为学校第一位“阳性”住进了方舱,得知消息后,巴蜀小学校领导也在第一时间打电话关心孩子健康状况。班主任毛冬冬了解到,小珊在身体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仍惦记着参加学校举行的线上世界杯手势舞达人赛,但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外公帮她录制的舞蹈视频,制作比较简单。毛老师立即请体育老师李科为小珊的视频重新编辑修改、配乐美化,还邀请了音乐组老师为其指导。最后为了勉励小珊早日康复,音乐组老师一致决定,向她颁发此次赛事活动的“优秀奖”。
关爱无处不在,无时无刻温暖着孩子们。
小朋友的美术创意
9. 激发内驱:“孩子一大早就起来锻炼”
从人均跳绳120个/分钟,到80%学生迈入180个/分钟,个别班级甚至60%达到200个/分钟的大关,这是线上教学1个多月,巴蜀蓝湖郡六年级四个班交出的成绩单。
体育老师夏武把这一切归因于挑战式学习的引入。
每次体育课,夏武会在线上发布谁是本周班级、小组的擂主,并进行技术动作的点评。同学们可以根据每周线上学习主题,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向所瞄准的目标发起挑战。
“老师,我今天要打破年级擂主跳绳258个/分钟的记录”“老师我的仰卧起坐还能进步吗?”……夏武每天都能从家长、学生的留言中感受到大家的锻炼热情。
设计挑战任务,激活学生动力,同时也在科学学科学习中得到运用。龙良云老师为一年级小朋友设计了“介绍植物朋友”“青蛙跳远”“用手测量腰围”“植物变色实验”等课程,小朋友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挑战。
有了挑战任务,学习氛围“热气腾腾”,孩子们在挑战中完成一次次自我超越。
一个个温暖的故事,串联出一个群体的精彩剪影。
一个创意,一份叮嘱,一句评语……每个故事都不同,每个故事也相同。巴蜀老师们在“做的哲学”中用团队一以贯之的务实、踏实回应着一所义务教育基层小学校的使命和担当。(丁玉冰 李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