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黄宝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林梦泉、韩菲、毛亮、赵瑾茹(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
《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是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作用,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更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更好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中长期规划。重视案例建设、加强案例开发,建设全国性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和精品案例库,构建公益、开放、共享的精品案例服务平台等列入《行动计划》,凸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案例建设的重要意义。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水平案例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案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教材资源,是将实践问题理论化、系统化,将高水平研究、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载体,是融合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果的重要抓手。案例的类教材属性,能够有效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性,以特定的真实情景为背景,体验真实的特定感受,获取丰富的实务与经验,有效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方式的课堂中,教师不只是知识“讲授”,更多是“启发”“引导”,激励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思考理论路径和解决方案,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互动性更强,学生参与度更高,教学成效更加显著,有力推动高水平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社会需求和认可度不断提高。2020年,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99.1万人,其中专业学位硕士60.2万人,占同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60.8%,专业学位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是相对学术性学位的一种人才培养类型,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复合型特点,其目标是培养社会实践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案例教学被证明是最适合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是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挖实践“富矿”,讲好中国故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并加强中国特色原创性案例研究和开发,不断提升中国案例研究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案例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是案例建设的根本要义。贯彻落实《行动计划》,不断提升中国案例研究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案例建设新模式新品牌新高地,加快打造高水平全国性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精品案例库建设,努力构建公益、开放、共享的,高水平、大规模、国际性的精品案例服务平台,是案例建设的主要目标。
立足国情和教育实际,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有益做法,积极探索和推动我国案例建设有效途径,不断提升案例建设能力和水平
案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和研究方法,已得到广泛关注、深入研究和普遍接受。国外案例建设主体大都依托知名大学或商学院,以收录管理类教学案例为主,管理运营模式多为通过向作者支付版税进行外购、鼓励小规模内部编写,以及代销其他案例机构案例,以实现自身案例资源的更新发展。
我国案例建设起步相对较晚,近些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下,在原创案例开发、案例教学使用、案例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取得显著成效。
《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案例教学,是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破除仅以论文发表评价教师的简单做法,将教学案例编写、行业产业服务等教学、实践、服务成果纳入教师考核、评聘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行动计划》强调,“推动中国特色案例建设,引领新时代社会文化风尚,更好发挥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各方普遍认识到案例对高层次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并推动案例建设。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指导和推动力量,开展多种形式案例建设,在遴选优秀案例、培育优秀案例教师、推动案例成为毕业成果形式、纳入教师考核评聘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如会计教指委开展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为实现案例教学在核心课程中的全覆盖提供了充足资源;公共管理教指委采用案例大赛的模式,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法律教指委修订案例编写要求和入库标准,明确标准、流程、评审等相关工作细则。此外,相关高校开始重视和加强案例建设。
立足新时代新要求,着力打造高水平全国性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大力推动中国特色高水平案例建设
2012年,财政部、教育部设置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建设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以下简称案例中心)。近年来,案例中心在推动案例专家组织建设、开辟案例征集新模式、推进和完善案例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案例国际交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坚持中国特色案例建设途径,汇集优秀案例资源。推动中国特色案例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开发,在不断深化对中国话语体系下案例概念的认识基础上,扎根中国大地开发原创案例,多渠道汇集高质量案例资源。
一是加深案例建设内涵的认识。随着案例发展阶段、使用对象、应用需求的不断变化,案例的内涵持续丰富、外延不断拓宽、呈现形式日渐多元,需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融通知识要点、提炼理论观点,深化对案例建设理念、建设类型的认识。在案例表现形式上,既要不断加强文字案例开发,同时也要关注和加强视频案例制作推广。二是鼓励吸引优秀教师开发原创中国案例。开发高水平原创中国案例,核心在于吸引优秀教师,扎根中国大地,用中国的话语体系解释中国的实践做法。三是多元拓展高质量案例资源汇集渠道。案例中心已形成常态化自主征集品牌,正持续推动合作征集,携手相关教指委建立规范合作机制,开展相关领域案例征集工作。探索通过案例大赛、案例期刊等渠道开展定向征集,与案例专家及企业等组成专项开发小组、联合开发案例,探索对相关案例机构收录案例进行题录索引,着力实现更多方式、更高水平、更广范围的案例资源聚集。
坚持示范引领,形成优秀案例建设规划与机制。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坚定自信,紧紧依靠高水平专家,建设中国特色、多元包容的案例标准,形成理念引领、标准引领、专家引领的案例建设机制。
一是充分依托专家,加强统筹谋划。案例专家委先后指导发布《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发展规划(2021-2025)》《中国专业学位精品案例库建设方案》,倡议成立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简称期刊联盟),持续推动案例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和全局规划,进行机制创新和模式变革。同时,案例专家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案例基础理论研究,组织开展案例评审标准、案例库建设与管理模式等专题研究,深化对案例基础理论和建设先进理念的认识,为推动中国案例内涵式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建设中国特色、多元包容的案例标准。建设中国特色、多元包容的案例标准,对于推动、引导、强化中国特色案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案例正文强调选题典型、教学适用、构思巧妙、启发思考和学理价值等,教学指导手册强调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结构完整、课堂设计有效、问题分析精准以及理论应用合理等。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不同案例类型和形式,按照“统一规范、尊重特色”的理念,分类细化案例标准框架,兼顾普适性与特殊性。三是探索形成示范案例成果遴选机制。强调流程设计的严谨性,通过“同行专家评审-案例专家委评选-案例专家委主任办公会审定”等环节保证优中选优,并在示范“案例研究”成果遴选过程中首次提出期刊推荐做法,保证成果代表性。强调评审要素设计的创新性和示范性,强调关注选题意义,从中国实践中提炼原创观点、开发原创案例;关注学理价值,充分体现典型性、启发性和理论创新潜力;关注研究逻辑,保证研究过程科学严谨、研究结论合理可靠等。强调遴选成果的代表性与推广使用,推出一批代表性专家团队在扶贫救困、重大工程、社会治理等一线深入调查研究后形成的案例成果。
坚持共建共享,形成互利共通的案例组织协作模式。我国案例建设虽然起步较晚、基础较弱,但是实践探索多、涉及领域广,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多方共建的局面。
一是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合作共赢是案例建设事业站在全局高度,走向更高、更远、更可持续道路的必然选择。推动中国特色案例建设,强化我国案例建设顶层设计,需要整合多方力量、优势互补、合作互利,形成理念共享、资源共通、专家共建的案例建设组织协作机制。二是成立期刊联盟。期刊是原创中国观点、中国思想和中国理论的重要聚集地,也是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激活期刊参与案例建设的热情,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三是联合企业行业组织。企业是案例的源头,行业组织是凝聚、动员、联系企业资源的重要力量。探索定期选出具有较强代表性、较强案例合作意愿和较大案例研究潜力的名优企业,建立“案例研究基地”。四是注重与国际案例建设组织合作。与国际案例建设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入高质量案例和案例教学方法,开展高质量案例的翻译与互换,包容开放、博采众长,逐步将国内优秀案例推向国际,展示中国实践发展与理论创新成果。
坚持公益开放、建设优秀案例展示窗口与教学服务平台。推进中国特色案例建设,既要立足中国实际、坚持服务育人,又要包容开放、博采众长,建设量质并重、征用并举、教研学并进的公益性案例平台,打造开放性案例资源展示与使用窗口。
一是强化案例使用评价。强化案例的使用、评价以及动态更新调整,让更多“活的”案例服务人才培养和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案例建设的发展重点。加强对案例实际使用情况,结合相关满意度调查等综合评价,对在库案例进行更新与调整,探索实现案例“新老更替”方法,防止案例开发与使用脱节问题。倡导将案例建设及精品案例编写、使用、推荐、收录情况纳入有关评估考察范围,拓展有关学科领域科研成果认定形式。二是深化案例使用宣传推广。通过开展专题活动,如组织高端论坛、联合举办案例教学大赛等,提升案例“面上”热度。以品牌专栏的形式推出系列成果,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教师懂得案例、更多学生热爱案例,让更多优秀案例服务教学育人工作。三是优化案例服务平台建设。将“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库”纳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研究生教育模块,为更大范围的学习者提供更便捷的使用渠道。着力建设使用便捷、互动友好、规模运营的案例库线上服务平台,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等方法,精准对接用户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信息分享、案例推送、培训交流、经验分享等服务,全面提升平台服务质量;通过用户角色设定和使用需求分析,进一步优化案例申报、评审、收录、使用等平台功能,全面提升平台使用便捷性。坚持公益性案例库建设及运营原则,坚持共建共享模式,打造引领性、专业性、权威性的案例教学服务平台,形成代表我国案例研发与教学使用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