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东华大学 王金辉
赵涛,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教授,博导,199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26年来,他以一腔“真情”扑进教材编写的浩瀚海洋,全身心投入思考,著精品教材。他说,教学没有捷径,沉下心来,踏踏实实教书育人就够了。
沉下心来,编出好教材
1993年,在工厂工作三年后的赵涛考入中国纺织大学,师从宋心远教授,获博士学位。1996年,毕业留校任教,开始讲授《染整工艺原理》课程。彼时,课程所用教材系统性不强,偏向于技术参考书。90年代末,纺织印染技术发展迅速,出现很多新概念和新技术,出于帮助学生了解最新技术,丰富知识层次,增加教学挑战度的考虑,赵涛个人编写了40余万字的《染整工艺学教程讲义》用于东华大学内部教学使用。
“编写教材与写论文不同,多一字少一字都不行,每一句话、每一处安排都应经得起推敲和验证。”赵涛是图书馆的常客,那个年代,查阅文献不像现在这样方便,为了掌握国内外最新理论和技术,图书馆有关化学与染整工程类的书籍、期刊基本上都被他翻阅过,有用的资料都被他复印过,赵老师办公室立柜下方曾塞满厚厚的文献和笔记,见证着他对教材编写的浓厚兴趣和全身心的积累与思考。秉持着“教材中每一句话都应该是经典”的坚守与执着,十年来,他组织召开多次教材工作会议和访谈,对纺织类院校师生的使用情况包括教学效果、教学适应性、先进性、系统性以及编校质量等进行不间断跟踪及调研,力争合理编排篇章结构,反映国内外最新染色印花理论和工艺技术,并突出清洁生产和绿色纺织品的概念。赵涛主编的《染整工艺学教程》在2005年入选纺织高等教育“十五”部委级规划教材。2009年《染整工艺与原理(第一版)下册》出版发行,历经2版,重印4次。最新的资料数据分析,大量的实验比对,悉心的教学研究,数十年磨一剑,最终,《染整工艺与原理(第二版)下册》荣获首届全国教材二等奖。他说:“每个人沉下心来,为学校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教材是无声的教学,要传递什么思想,要培养怎样的学生,都是需要考虑的。赵涛认为轻工类专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必要。在编写过程中,他将“理论与工艺实践相融合”这条主线贯穿始终,系统讲述染色和印花基本理论及典型工艺,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合理设计工艺方案的能力,同时注重生态环保、职业素养、工程伦理及纺织强国等思政元素的融入。目前,《染整工艺与原理(第二版) 下册》被全国20余所设有轻化工程(染整)本科专业院校及多所企业和科研机构所采用。润物细无声,相信赵老师讲述的染整工艺和理论,所传递的育人思想,会在全国染整专业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现在上海可供学生实习实践的印染厂并不多,实验室受条件限制,缺乏最新或大型设备。”为了让学生掌握实际生产的染整工艺流程,赵老师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上线了相关课程,通过联系设备公司、印染厂和软件公司,将实验室没有的大设备、最新工艺等搬进虚拟仿真实验,构建染色设备三维模型,学生通过组合设备、选择染色工艺,身临其境一站式学习体验染色工厂生产及染色设备的工作原理,自主编辑染色程序,设计完整染色工艺。赵涛认为,“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钥匙,好教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学习潜能。”“十四五”期间,他将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以及最新应用技术和研究成果,继续更新完善现有教材。“有机会将在新形态教材上发力。录制更多教学和实验视频,通过扫码观看的形式,让学生们沉浸式学习,近距离实践。”
潜心育人,搞出好成绩
“现在的学生和我们那一代不太一样,学生喜欢坐在教室后排听课。”如何让课程有意义、有意思,让学生愿意学、学得进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赵涛觉得:PPT在课堂中应该是辅助手段,板书显得更为重要。“写板书时教师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讲着讲着突然就会蹦出很多有趣的案例,而这些正是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学生更乐意听。”赵老师的课堂接地气,有亲和力。课堂上他还会为每一位学生免费发两个本子,一个笔记本,一个作业本。在他的不定期督促和抽查下,学生用笔演算各种化学反应式和课堂小测验,用笔记录自己的课堂感悟、所见所思。一笔一画、一字一句,是知识的碰撞,是思想的启迪,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鲜的案例教学,丰富的经验分享,加之用心地督促检查,学生的抬头率上来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自然而然提升了,“2021年上海市育才奖”实至名归。
“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才能真正把学生教好。”在日常,赵老师是启迪心灵的长者,他主动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绩,尤其关注绩点较低的学生。去年赵老师遇到一个成绩高危预警的同学,他主动与学生沟通多次,关心关照学习生活,在他的帮助下,学生努力上进,顺利通过了多门重修课程,达到了毕业预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染整学科支部书记,赵老师将提高学生成绩的做法推广到支部,号召支部教师每人关照(盯)一位后进生,了解学生具体困惑,体察学生情绪变化,帮助疏导压力和困惑,用心用情解决学生现实问题。他认为“本科生教育代表一个学校的厚度,地基不牢,发展后劲不足”,他希望每位老师都能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为学校、学生多作贡献。
(赵涛指导学生实验)
2017年11月起,赵涛开始担任化工学院副院长,分管研究生教学。他十分重视校企协同培养,着力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主动联系上海周边的象山恒大印染有限公司等多个大型实体示范基地,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联合培养机制,培养的研究生曾为实习企业解决荧光染料染色技术问题,获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荣誉称号。赵老师领衔的“新时代工程教育背景下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和“基于校企协同培养的纺织专业研究生教育模式探索”分别获2019年和2017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三等奖,“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国际化创新型轻化工程专业人才”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为进一步塑造高素质化工人才,他带领老师们努力解决专业招生调剂问题,重构培养体系、创新实践平台、改善师资结构、优化评价机制。经过多年努力,学院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50人左右发展到250多人,学生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攻关项目,生源质量及工程硕士报考人数得到了大幅提升。多位研究生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及获得学科竞赛奖项,在本行业就业创业成绩突出,可谓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赵涛的导师宋心远老师对他硕士毕业论文的评语是“再多做一点就是一篇博士论文”。从求学时期到从教多年,赵老师一直以来的认真态度可见一斑。希望我们学习赵老师“执着、踏实”的精神品质,少一些有用无用之争,多一些脚踏实地作为,做潜心做事的坚守者,心无旁骛的干事人,真正的栽树人、挖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