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西南大学文学院 李雨菲
当时明月在,犹照彩云归。纵观大学以前的十二年求学生涯,有无数个苦中作乐的时光。清晨伴着朝霞大声读书、晚自习的课间观看百年一遇的蓝月月全食;夏天与朋友们一起去摘过酸甜可口的枇杷,冬天教学楼踩过厚厚的积雪。食堂的美味不断更新,图书馆的课外书引人入迷。
时光带走了苦,留下了甜,考试的成绩和排名也不再重要,当时咬牙学习的辛苦也已经日益模糊,但老师们的陪伴和支持却始终让我难忘:他们门窗后严厉的眼神、课堂上风趣易懂的语言、操心担忧的背影、关怀信任的拥抱。老师们虽然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相同的是对待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对于教学理想的默默坚守,是他们让我逐渐意识到何谓做人,何谓做事,何谓做学问。
我喜爱校园里宁静美好的风景,更喜爱那一个个小格子里传出的师生间的欢声笑语、传递知识的声音和为梦想单纯努力的样子。
2019年,我在众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志愿中选择成为西南大学的一名语文师范生。作别郑州十一中纯净的蓝色晴空,我又来到了缙云山麓,嘉陵江畔的西南大学,西南大学的老师们温柔健谈、风趣幽默,有过跟老师因为一个知识点相视而笑的默契;也有因为观点针锋相对,在课堂上展开辩论却被老师“不计前嫌”给满分的惊讶......
高中时期对于语文的学习和老师们的影响使我选择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上了大学后,学习到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更让我明白了在神圣的光环下,课上游刃有余的老师在课下付出的无数艰辛和努力。
大学三年系统的学习,使我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毕业后即将走上神圣的讲台。但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种桃道士知何处,前度李郎今又来
大三学期,西南大学安排教育实习,非常巧合我被分到了高中母校:郑州市第十一中学。
2022年2月23日,雪消风暖、春到人间之时,我怀揣着兴奋又一次回到了这个熟悉的校园。在四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不乏迷茫、失望和怀疑,也让我不得不鼓起勇气面对问题,从中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我。但是可爱的孩子们给我带来太多的感动,在这个过程中,我爱上了教学,更对成为一名老师有了很多的向往。十一中善良无私的老师们热情地指导,很多原来的老师都没有改变,永远都是那么多温柔和热情,对稚嫩的我给予无限耐心的帮助。
心中无限感慨,文字亦不能述。这样的体验和成长难以从书本和教室获得,而是在人与人的相处,生活之中、时间沉淀下才有的色彩。
不被眷顾的花朵
有些花朵是幸运的,阳光向它倾斜、春风温柔地抚摸它、雨露也把它喂得正饱。但也有些花朵开在阴暗的角落里,很难得到阳光、风、雨露的眷顾,只能艰难甚至扭曲地生长,因此一点点爱护就弥足珍贵。
在我实习的班上有一个孩子在期末考试第二天的夜自习课上多次与同桌说话。当我去管他,让他坐到第一排那个空位那里以安静地复习准备明天的考试,却遭到了他的反抗,还说:“我说话关你什么事?影响我自己,又不影响你。”“闫老师都没让我坐过去,你凭什么让我坐过去”。或许是第一天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样的对抗行为让我很惊讶。
感觉到“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我其实是很失落的、很受打击的。后来夜自习结束的回寝室路上,几个女生却来安慰我,让我觉得非常暖心。其实从理智上我知道他只是个孩子,也还不成熟,但是情
感上却始终有一种隔阂,感觉在一个坎儿的前面哽住了。第二天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我的学科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用她的亲身经历安慰我,跟我说这种“从教热情”被打击是再正常不过的。并告诉我这样脾气差的孩子或许在一生中都很少得到爱和包容,脾气好惹人爱的孩子本身就得到了很多的爱,而这样的孩子得到的爱却少得可怜,因此这样的爱会更可贵,他们会更珍惜。
图为我与实习班级的学生们
当时的一席话让我心中不再纠结,或许正如老舍所说:“得不到回音是生命的常态”,一个人尤其是老师去付出的时候最好不要要求回报,须有“得失在己,毁誉由人”的大度和包容,这样方能洒脱行事。有一些孩子健健康康、让人喜爱地长大,这当然很好,但有些孩子却是带着不完美和伤疤阴郁、歪歪扭扭地走在成长路上,他们需要更多的搀扶和帮助。
我离开的那一天,这个孩子没有出现在班上的欢送会上,同学们说他在寝室睡觉,我感觉很奇怪,也猜想他是不是还在“记恨”着我。但是当我出门后发现班主任和那个孩子在门口等着我,他给我道了歉,我也表示了谅解,告诉他有的时候对关心自己的人发脾气会伤害到他们,还让他赶紧回去看看自己的礼物。他也笑了,是很阳光的笑,其实他笑起来很好看的。
图为欢送会上学生写下的祝福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
像这样触动我的事情还有很多:支教的时候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双眼、对孩子严厉对老师却小心翼翼的家长;给西藏日喀则幼师和重庆彭水县小学老师上普通话推广课时,他们努力模仿的声音……
高考毕业那年,我的成绩能上更好层次的学校或者选其他能赚更多钱的专业。但我也叩问自己:人活一世,选择未来的道路能够完全用工资来衡量吗?经过了这一路的教育实践,我愈发明白了那位百年前哲学家留下来的话:“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少时曾有凌云志,觉得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天真地拥有“改变世界”的梦想,长大后经历了社会的毒打,明白不是所有事情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也觉得这个梦想的遥远。一路前行,现在回望前路,惊觉原来我一直在“改变世界”的路上。
以前的一株不起眼的植物,现在却要守护着一整个花园了。作为一个勤劳的园丁我要在这里种下春风,等待一蹊桃李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