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姚利梅
这是一个关于矿大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寻找同学的故事。
白作凯,72岁,北京矿业学院地测65—2班班长,他用近20年时间,寻找班里失联同学。2016年10月23日,在北京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找到最后一位失联同学贾洪占,此时,距他们初入矿院,已过去51年。
农家孩子上矿院
1965年,白作凯从河南周口西华县考上北京矿业学院。古都风韵,八大学院,大学生活,都让来自贫困农村的他震撼而自豪。用他的话说,是“一步登天”。班里22名同学,来自祖国各地,从东北到云南,从福建到山西,全都是男生。白作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学习刻苦认真,他还担任班长,而这班长一当就是一辈子。
六十年代,物资匮乏。有一天,陈一凡院长到食堂视察,有同学吃红薯,把红薯皮丢在桌上,陈一凡院长顺手就把红薯皮捡起来,放进嘴里。直到今天,矿院对学生节俭意识的培养仍让白作凯记忆犹新。
1997年:几名同学失联
2015年,一位同学病重,白作凯等前去探望,这位同学对还没找到的三位同学十分牵挂。
2016年5月,白作凯、黄幼强利用在山东聚会的时机寻找卢培敬。因时间久远,同学们也记不清他到底是哪里人。有说是莒南,有说是莒县,有说是临沂。他们住到莒南一个宾馆。宾馆经理热情好客,听说他们在找人,就帮忙打听。这位经理的公公说,他之前工作的学校,有一位教导主任姓卢,年龄也差不多。他们高兴坏了,第二天就要去见,结果发现不是。
后来,宾馆经理把找人信息发到了微信朋友圈,还跟一行人说,该回去就回去吧,找人的事儿包在她身上了。在返程的路上,宾馆经理打来电话,说有消息了,但人可能不在了。原来,在莒南她的朋友圈有个姓卢的,这个姓卢的在卢姓的朋友圈里找,最后在莒县,找到卢培敬的侄子。
白作凯和他联系上,知道了卢培敬的大概情况。大学毕业,卢培敬被分配到湖南的一个煤矿,头几年工作顺利,后因在偏僻矿山,遇到一些挫折,带病回到老家,据说他结过婚,但孩子还没出生,他就因精神问题自尽了。卢培敬的侄子说,虽然伯伯经历凄惨,但他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还考上了北京矿院,直到今天,家人说起他仍很自豪。
2016年7月,白作凯通过河北井陉中学找史海祥。一位井陉中学姓王的老师说,他的同桌姓史,说也是真巧,这位姓史的同学,竟是史海祥的女儿。和他女儿联系上,知道石海祥已因心脏病去世了,同学们都为之惋惜。石海祥有两个姑娘一个儿子。
洪占,我是白作凯啊!
北京房山的贾洪占,现在是班里唯一失联的同学。为了找到他,白作凯学会熟练使用网络、微信,不时在《青春房山》BBS上发信息,寻找贾洪占。山东失联同学卢培敬的侄子被他的执着精神打动,觉得他年龄大了,行动不便,要到房山,帮他刷小广告,寻找贾洪占,被他婉言谢绝。
去了房山几次,又回到矿大打听,都没有消息。后来,他找到房山煤矿的退休办,辗转多次,联系上贾洪占的侄子,才知道贾洪占还健在,但是老早就住进了精神病院,已有四十多年。
2016年10月23日,白作凯坐公交车来到位于昌平的北京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贾洪占见到他第一句话是,我不认识你。他说,“洪占,我是白作凯啊!”贾洪占听到他的名字说,“你怎么来了?”
两人坐下聊天,班里同学名字,贾洪占都能记得。他问白作凯结婚没,几个孩子,还说自己没结婚,没有孩子。护理人员催他吃饭,白作凯起身要走,贾洪占拉着他的手说,“路上小心,注意安全!”
回家路上,白作凯感慨万千。这老同学找不到吧,心不甘,找到了,又心酸。这大概就是人生的滋味吧。
白作凯说,我们班同学都来自农村,是祖祖辈辈第一个大学生,我们迈上的人生第一个台阶是矿大啊!这份情感难以割舍。班里的同学找齐了,他这个班长也算有个交代,心也踏实了。找到失联同学,是因大家曾有缘相聚,当今社会和平安定,还有很多好心人相助,并非一人之所能。
每个人的命运与境遇,过往与哀伤,都连着大时代,也连着我们的精神皈依。五十多年前,这22名同学结缘北矿,从那一刻起,他们的心就紧紧地连在一起。执着地寻找,让这份情意弥足珍贵,也让他们在世间炎凉、顺境逆境之中,得到慰藉,温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