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文化城,深圳走出一条特色新路
首页> > 正文

以文化城,深圳走出一条特色新路

来源:光明网2022-10-14 18:20

  作者:熊志

  深圳博物馆、关山月美术馆等艺术场馆推出一系列高质量展览,吸引市民前来看展;深圳图书馆、各大书城人气不减,市民静享书香之乐……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深圳人的文化生活丰富而火热。

以文化城,深圳走出一条特色新路

漫画作者:张婷婷

  “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城”,这是深圳点亮市民文化生活、丰富文化产品供给的一个缩影,它背后则是深入推进文化强市,谋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孜孜不倦的努力。

  文化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城市的风貌和气质。就像英国地理学家彼德•霍尔(Peter Hall)在定义“世界城市”时所提到的那样,文化影响力,和经济、政治影响力一样,也是城市是否一流的一个重要软实力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从一座小渔村,成长为一座GDP破3万亿、常住人口破千万的超大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但文化的积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相较于一些历史文化的名城,年轻的深圳,确少了一些历史的厚重感,不过,这些年来,随着文化创新发展全面提速,经济、文化地位不匹配的局面正在发生改变,深圳早就不再是那个被人调侃的“文化沙漠”了。

  2021年,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25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约8.3%。今年年中,深圳市被国务院认定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质量水平高的地方”。

  对市民来说,他们能感受到的变化是,文化产品、业态、场景越来越丰富——看各种文化艺术展览,打卡书香浓郁的图书馆,带有深圳标签的文艺精品接连诞生,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南海意库、大芬油画村等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超70家……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越来越多元化,文化产业和软实力持续提升,这有赖于深圳在文化产业上的重点发力,更离不开在文化基础设施上的不断加强。

  深圳有“图书馆之城”的称号,阅读在深圳是一种高普及率的公共生活方式,这正是深圳打造文化基础设施的缩影。数据显示,深圳拥有1000多个公共图书馆及服务点,遍布大街小巷的图书馆及服务点,构建起了“十分钟文化服务圈”。

  深圳利用科技创新和创意人才汇聚的优势,重点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和数字文化产业,这让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圳特色更加突出。开放多元、兼容并蓄、创新创意、现代时尚,告别“文化沙漠”的深圳,文化特质正日益鲜明。高水平的文化场馆,高品质的文艺活动,是深圳聚焦文化创新发展,提升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切面。

  文化文化,文以化之。文化事业产业的繁荣发展,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赋能,也在润物无声地“以文化人”,影响城市的市民精神和文明水准,自2005年首届评选开启以来,深圳至今已连续六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从经济强市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强市,深圳当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文化活动更丰富多彩,文化设施更齐全完备,文化服务更普惠优质,文化产业更具活力,它所昭示的种种变化说明,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正在以积跬步式的努力来充实城市的文化基底。现在的深圳,在城市文化创新发展、城市文明建设,正在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新路。(熊志)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顺利贯通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民族文化宫里珍宝千千万,但说到“镇馆之宝”,首先想到的便是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长鼓,许多观众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它的“芳容”。
2025-11-28 13:02
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异元汽车杯”首届新疆国际摄影大赛9月28日正式启动。
2025-09-29 14:31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