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辽宁大学 孙士国 杨志安 高亮 李玉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入推进综合改革,不断激活内生动力,精耕细作、守正创新、持续攻坚,全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局面,用奋进之笔书写了“非凡十年”的崭新篇章。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从夯实根基到全面有力
学校紧紧围绕完善党对高校领导的体制机制布全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更加完善,院系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更加清晰,党组织政治把关作用有效落实;制定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组织生活指导意见等40余项牵头抓总制度,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学校还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谋大局,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编写工作,获中宣部致函表扬;打造的精品课程《新时代最强的理论回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析》入选中组部全国好课程提名奖。
学校以“大抓基层”为鲜明导向,有效提升组织力,全面推进“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推动全校43个基层党组织落实“五个到位”,237个党支部做到“七个有力”。学校党委获评省先进党组织,入选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1个支部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1个案例获全国党刊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66个专任教师党支部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1个支部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把完成重大任务作为锤炼基层党组织的“试金石”,把党旗插在服务乡村振兴一线、疫情防控一线;全校50名党员干部参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学校获评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90支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冲锋在前,守护校园安全。
以“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基本支撑,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学校在全省高校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全面启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工程,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必修课+选修课+课程思政”课程群。思政课教师在全省高校率先达到1:350的要求,并全面实施职称晋升“三单”政策。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十育人”体系建设,学校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入选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高校,教师荣获“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最美高校辅导员”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将团的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格局,校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立足新发展阶段,从规模做大到质量做优
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实现新跨越。学校秉持“一流引领、特色发展、内涵建设、整体提升”的建设理念,主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学科专业发展的新需求,不断聚焦优势、凝练特色,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开启了“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学位授权点建设量质并举,学科布局不断优化,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增至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增至2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增至24个;扎实推进“理工科振兴计划”,“十三五”期间学校实现理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倍增、工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大力推进学部制改革,先后成立人文艺术学部、历史学部和经济学部;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设置,主动停招和撤销专业15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确定省级应用转型试点专业6个,省级应用转型示范专业2个,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辽宁大学蒲河校区
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在省内14个城市建设116个优质生源基地。改革招生制度,大门类招生和培养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效。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扩大,在校生人数突破9000人,研究生培养单位达到27个。导师结构更加合理,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分别增长156%和80%。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博士生非定向录取比例在80%以上,以“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制”招收的博士生占比大幅增长。大力推进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目标的通识教育。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获批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国家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连续五年蝉联ICC中文赛全国一等奖,进军荷兰海牙国际赛并获季军。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跃升。学校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在人才内培、人才引进、人才综合服务三个方面着力开展建设,专任教师队伍规模稳步提高,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61.1%,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0.7%,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成立人才引进工作办公室,高端人才引育工作取得突破,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比例显著提高。
以“真实问题”为向导,从精准发力到突破成势
创新“真实问题”导向的科学研究模式。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学校多措并举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联合攻克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解决行业企业技术难题,切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学校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人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实现了国家科技奖零的突破;1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获得被业界认为是“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的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十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221项,其中重大项目26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188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数量达到50个,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获得辽宁省政府社科奖励257项。其中,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奖5项;累计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52项,其中一等奖36项。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总数均列全省第一位。签订横向课题1657项,新申请专利1893件,新授权专利870件,一批国家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其中高纯“铼”成果实现了高端铼材料的国产化,填补了我国高科技军事铼材料领域的重大空白,为我国未来航天及军事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主动将学校建设发展融入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既是高校的使命所在,也是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头活水。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心怀“国之大者”,社会服务参与度和贡献度不断提升。着力打造新型高端智库,新增国家级智库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4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1个、省级智库8个。咨政建议类成果获省级以上领导批示及部门采纳302篇。在全省率先组建纪检监察学院,积极助力辽宁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成立考古文博学院,全面落实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等国家重大战略,全力推动东北亚文明互鉴相关课题研究和面向全国的考古专业人才培养。成立辽宁省法律服务业联盟,有效解决全省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中法律服务业面临的问题,成为省内校企联合的排头兵。开创性推动城市研究院建设,建成丹东、营口、阜新城市研究院,为辽宁城市高质量转型新突破助力献策。
2012年至2021年辽宁大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产出标志性成果情况
展望未来,辽宁大学将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辽大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