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东北大学 梁媛
润物无声,风行草偃,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始终潜心求索、满腔热情,努力带给学生人生的信仰、奋斗的方向和前行的力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坚持遵循规律、积极思考,注重工作研究,致力于建设“学习型”“实践型”“研究型”的辅导员队伍,着力破解辅导员工作瓶颈,带领办公室成员连续十二年精心设计、用心打造、倾心培育“辅导员工作项目化建设工程”,不断探索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有效路径。
缘起本职,回归初心
每到新学年的开学,各种评奖评优、奖助学金、寝室建设、班级评比接踵而至,办公室的辅导员老师们仿佛都开启了二倍速的工作模式,我也不例外。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这样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之下,该如何实现工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辅导员工作项目化的构想也由此产生。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运行体系借鉴项目管理理论的核心精髓,依照一定的标准将工作转化为具体项目,以达到对外快速反应、对内合理优化配置资源的目标,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2011年4月,学院启动首批“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建设工程”,设立6项常项工作和8项专项工作,如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班级对接共建项目等,我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其中学风建设等3个项目,在一年的项目周期内,带领项目组成员从理论到实践,力争实现每个项目的精耕细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并且以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本科生班级对接共建”项目基础上培育出的思政工作项目《基于发展性科学评价的高校班集体建设创新与实践》获评2015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并顺利结项。
随着建设的深入,结合学科特点,项目设置逐步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主体特色,保持项目内容的与时俱进。12年来,“辅导员工作项目化建设工程”也逐步引导专业教师参与部分项目,促使教师的学科专业性与学工队伍的创新性和工作经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不断吸收兼职辅导员、学生骨干、学生志愿者参加到项目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邀请优秀校友、企业工作人员参与特定项目,从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角度对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助力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符合企业需求的卓越人才。
创新力量,孕育成长
因事而化,精准供给。作为项目协调小组的成员,12年来,在项目的选择和设置上,我们充分结合新发展阶段青年学生的新变化、新特点,细分学生群体开展项目。同时,我们也结合教育背景,深入挖掘项目化工作新增长点,响应教育部“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的工作部署,在项目设置上引入“信息技术+思政”元素,提出并实施“基于大数据学生画像分析的精准思政与智慧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引领学生成为信息科技领域尖端卓越人才。
在工作中,我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整合育人资源,全面推进育人体系建设。依托辅导员项目化提出家校联系项目,充分发掘家长身上蕴含的思政能量,激发家长成为育人主体,打造“大思政”育人新平台,于全校率先开展了“区域家长会”“春晖杯家长感恩礼”“家长学堂”以及重阳节《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活动,以此丰富家校联系载体。
协同联动,为国育才。作为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我连续多年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就业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我们通过项目化多措并举将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率先编纂学生《就业状况》白皮书,设置“就业彩虹榜”,形成《企业人才画像册》,于2020年率先提出本科班级配备“企业班导师”,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校企联动搭建就业育人新平台,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新时代人才,引导广大学子立志投身到国家发展最需要的地方、行业建功立业。
结合谈心谈话、工作例会等日常工作需求,我也在不断思考有哪些辅助工具能够提升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效率。在学院辅导员项目化工程的支持之下,我带领团队自行设计制作了《辅导员谈心谈话记录本》《辅导员工作效率手册》,方便工作记录、提示重要的节点性工作,提升辅导员工作实效。
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十二年间,“辅导员工作项目化”已累计开展110个项目,项目在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同时,也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效能最优化。例如: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我带领团队开展“全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项目”,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学风建设到学业提升,学院连续7年实施“大学生学业帮扶”项目,线上线下结合、日常期末互补,开设“线上实时答疑群”“少数民族专项补习”等品牌活动,培育扎实学风,年均学业帮扶1000余小时,累计帮扶近百名学困生“挂科”清零、顺利毕业。该项目也培育出诸如沈阳市模范大学生白柯岩等众多优秀的朋辈教员,真正实现了学生间的教学相长,共同提升。“以‘体’铸魂,体育育人工程”搭建了日常和专项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呼应的体育教育平台,成立13支体育运动队,创新体育育人模式,其中青春毽球社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最佳大学生社团”。工作之余,我也很喜欢参加跑步、羽毛球、毽球等体育活动,喜欢和同学们在运动场上一起挥洒汗水,通过运动,我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响应教育部关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创新的工作部署,建设社区文化走廊、举办专题影展等,探索“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结合学生学科特点与专业优势,成立“啄木鸟”电脑义诊公益服务中心,通过“工科大学生‘体验式’劳动教育模式探索”项目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实干兴邦”的劳动实践观,“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热爱劳动”的劳动教育观。
项目化的十二年,每一期我都不曾缺席,很幸运亲身经历着每一个想法的产生和实现,在每一个项目的从无到有中,我学到了如何前瞻性思考问题、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辅导员专业能力,并将这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34篇德育科研论文、20余项国家省市校级荣誉、16项负责的部省市级课题,我也在16年的辅导员工作中实现了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感谢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坚持用心用情培育辅导员工作项目化建设工程,12年间,辅导员工作项目化建设工程也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以此形成的《十年躬耕,思行并进:依托“辅导员工作项目化”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聚势赋能》工作案例获评2021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我将始终坚守学生工作初心与使命,注重带领辅导员队伍提升职业能力,深入推进思政骨干队伍建优建强。工作中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工作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从工作项目化到项目精品化,常做常新,精益求精,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道路上,在潜心培育出彩时代新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