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真正打造出更多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打造出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文化文艺作品、产品,就要嵌入社会生活中,在实践中做到有形、有感、有效。
在谈到如何推动“两个打造”嵌入实践的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把握好嵌入的三个层次,即全方位嵌入、深度性嵌入、精准性嵌入。把握好这三个层次,才能合理有序、有针对性地推动“两个打造”嵌入实践中,才能将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最有力抓手和最有效载体的作用真正挖掘和发挥出来。
全方位嵌入 打造广泛认同的文化标识
符号和形象首先具有视觉表征性,视觉表征所呈现的文化观念,是最直观、最先被捕捉、最先被感知的文化意象。我们首先要将符号和形象的视觉表征性嵌入实践中。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展示,打造人们广泛认同的文化标识,在视觉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印象。
从嵌入的领域看,无论是符号、形象还是产品、作品,传递关键在于宣传教育,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这就需要嵌入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要推动“两个打造”进机关、进部队、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牧区、进街区、进景区。推动“两个打造”合理有序嵌入到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公共景观建设、旅游景区建设、艺术表演、各类参观展览、文化文艺作品创作中。对人们广为接受的标识符号,在全国各地进行广泛深入宣传,进一步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从嵌入的方式看,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就是通过构建完整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将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采取形、声、像、意等多种手段进行全面展现。通过建筑、美术、标识、影视、艺术表演等形式深刻形象地表达出来,广泛嵌入到百姓的生产生活中,使之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在表达内容上,广泛采集日常生活中各族群众普遍接受的文化符号和标识元素。从各民族重要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以及元旦、春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节日新民俗新风尚中,挖掘提炼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
在表达跨度上,要注意传统与时代相结合。文化符号不仅是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也是现当代文化生活。在研究、挖掘的过程中,既不能将传统抛弃,也需要认真对待当代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关注与中国当代生活、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的能体现现代中国文化、精神的文化符号,建构一种兼具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当代文化精神的文化符号体系。
深度性嵌入 充分挖掘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
“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推动“两个打造”嵌入实践,不仅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深度嵌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涵和价值的嵌入;二是学术研究的嵌入。
文化符号和形象不仅是视觉表征的嵌入,还是其内涵和价值的嵌入。文化符号和形象之所以能促进心灵相通、凝心聚力,主要在于它所包含的意义、内涵特别是精神价值。在表达内容上,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要深刻体现厚重意蕴、深入挖掘精神内涵,进而凸显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伟大杰出人物、英雄模范中提炼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集中展现中华儿女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如在思想领域,儒、释、道、墨等各家学说纵横捭阖,涌现出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一大批古代思想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当然,我们要侧重挖掘其在当代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将“两个打造”嵌入到学术研究中,加强理论研究,尤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强中华民族史研究,为“两个打造”打好理论基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中华文化基因研究项目实施,把理论研究作为“两个打造”的基础性工程。加大对国旗、国歌、国徽、国庆等国家象征标识,天安门、故宫、长城等国家建筑标识,长江、黄河、泰山等国家地理标识,春节、清明、端午等国家民俗标识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力求全面科学揭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精神实质、内涵意义和核心特质,探索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具体路径,为规划建设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项目、繁荣文化艺术产品创作生产提供基础支撑。
精准性嵌入 凸显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从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提炼与挖掘看,其标准和原则要精准聚焦。要起到引领、校准、规范、教化等重要作用,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提炼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城乡建设规划,特别是在设计和命名车站、码头、机场、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建筑时,要注重呈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各类庆典和外事活动中,要注重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突出彰显中国气象、中国气派和中华风采。
从文艺作品的创作看,要围绕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大历史人物和事件,聚焦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孵化、创作、复排、提升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艺术作品。通过严把导向关、内容关、质量关,创作推出一批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和蕴含当代精神气韵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将国家主导和民间创作相结合,重视艺术设计、电视动漫等方面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既要保证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提炼工作的正确方向,又要调动基层文艺创作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畅通收集、反馈渠道,广聚天下智慧。从受众群体看,“两个打造”要有精准性和针对性。对于不同的受众群体,要考虑其认知程度、理解与接受能力等因素,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做到“精准滴灌”式嵌入。
这三个层次的嵌入不是彼此分割、互不相通的,而是互相渗透、彼此交织的。全方位嵌入包含着精准性嵌入,也包含着深度性嵌入;深度性嵌入是全方位中的深度,也是精准性的深度;精准性嵌入是有深度性的精准,也是全方位中的精准。“两个打造”可谓是一项系统工程,等不得更急不得。我们要合理有序推动“两个打造”嵌入实践,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作者:德红英 单位:内蒙古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