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19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专题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近80位全国政协委员参会,30位委员、专家在会上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主持会议。刘奇葆、万钢、卢展工、李斌、苏辉、刘新成、何维出席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建议,与委员协商交流。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参会并发言,他建议大力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用活文化人才。在现实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创造的人才软环境,是吸引各类人才聚集的重要基础。在其中,文化人才对于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心圆”,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具有鲜明且显著的作用。在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进程中,用好用活各类文化人才,对提高我国人才事业的软实力具有广泛深厚的战略意义。
一、聚人才,大力拓展文化同心圆。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不断蜚声于世界的同时,面向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以及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各国人才,进一步拓展各类平台与渠道,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向心力。特别是针对青年一代,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推陈出新,应用现代消费观念与商业模式,重视互联网对文化元素的传播特点,拓展融合文旅、教育、传媒、文化艺术、科学研究等既有领域的边界,为各类人才接触、学习、传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造机会。
二、有扶持,进一步健全文化人才的服务保障体系。
特别是加大对体制外及社会面文化人才的保障扶持力度。针对其流动性较大、收入稳定性不高的特点,在就业、户籍、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与保障。更加重视他们作为市场主体的创造力,更好地调动这类文化人才参与各项事业的积极性。
三、树师承,永续文化人才的工匠精神。
师承关系是我们工匠精神一以贯之的优秀文化源泉。在中华语境中,“老师”的称谓是与西语直译的“教师”是有区别的。回顾我国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师承关系中的“传、帮、带”都是对工匠精神的传递,对文化人才的聚集、成长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全面重视师承关系,将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才事业上的着眼点与发力点。
四、重培养,鼓励高等教育的文理交叉。
鼓励理工科大学和学院设立文艺教育课程,鼓励文旅部门、文化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等,在高校设立文艺教育的奖励基金,提高理工科学生学习文艺课程、参与文化事业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文化事业发展的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