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城子街第二小学 王晓东
如果求学之路是求取真经之路,那么老师就是“孙悟空”,要有七十二般变化,助力学生成长。
变,是关注、是浇灌、是培育。所有的变,都是为了师者的使命不变、担当不变、责任不变。
一、第一变——家校参考手册
幼稚懵懂的孩子们初入校园,带来了家长的殷切希望与美好憧憬。报到那天,一位叫奇奇的孩子,一家三口同时现身班级,引起了我的注意。
开学之初,我发现他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等问题。他妈妈看到自己孩子的问题,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但我知道他的表现是大部分一年级孩子的样子!虽说如此,他脑子中却装了许多故事,很多想象,语言条理清楚,是一个具备很多优点的小家伙儿。
可妈妈不关注这些,只想早日在数学语文这些主课上占优。任我怎样表扬奇奇的优点,家长仍坚持自己的看法。我摇摇头,告诉她若想学习好主课,先“读课外书”。
于是,妈妈真的带着孩子读起来。我只要发现奇奇主动读书满5分钟,就立刻夸奖。每每得到表扬,他放学后必然第一时间告诉给妈妈。家长听到奇奇得到表扬,也开心地像个孩子。我知道这是一群八五后、九零后家长,自己本身也是个孩子,更需要认可与表扬。家长群表扬孩子进步的同时,更大力表扬家长的付出。
可孩子的成长总会遇到问题。三年级时,奇奇的拖延问题已严重耽误学习。我知道,奇奇的妈妈是个急性子,动作麻利,包办代替是常事。只有妈妈放手,孩子渐渐独立,才能慢慢改正这个毛病。
为此,三年级寒假的家庭作业中第一项就是“每天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一次她真的狠下心来,舍得孩子动手了。
开学后,我发现奇奇那双小手在主动为班级更换垃圾袋。我借机表扬,他满脸自豪地说:“妈妈说男子汉就应该学会负责任。”我故意做出夸张的表情说:“对呀,孩子们听见没?我们都要向奇奇学习,负好自己的责任哟!”孩子们满口答应,我顺势接上去:“那学习可是你们最难的责任哟!只有有毅力的孩子才能做到。”奇奇坚定地点点头。后面的日子里,我留心观察,及时奖励和鼓气,奇奇慢慢地改掉了拖延的毛病。
孩子尚小,很多事需要“一对一”教育,老师“一对一”对全班学生,家长“一对一”对自己的孩子。家校合力,帮助孩子真正成长。但当家长在教育上遇到困惑时,做为老师,我要帮助他们找症结、给方法,帮助孩子进步,也帮助家长成为更称职的家庭教育者。
二、第二变——鸡妈妈
班级里有个孩子,家住农村,每日早出晚归坐校车上下学。妈妈在他出生不到半年便不辞而别,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不见踪影,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在照顾。他很安静,总喜欢一个人坐在教室里。课上,很难主动举手发言;他就像空气一般存在于孩子们中间。偶尔与我对视,目光总是躲闪,我的热传不到他那里。
四年级的一天清晨,他泪眼汪汪地来到我面前,看着我一声不吭。这一定是有事发生。可我想等,等他主动开口。终于,他撇了撇小嘴,说:“老师,我犯错误了,司机叔叔让我来向你承认错误。”我静静地看着他,脑子却在飞速旋转,发生了什么呢?拿别人东西?捣乱?……所有的问号都未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只听他支支吾吾地说:“昨天放学路上,我和一个五年级的同学打架了。”“打架?天呐,这个词什么时候出现在了他的身上?”我刚要开口批评他,冷静制止了我,这件事一定另有原因。
于是我请他把来龙去脉讲了一遍。原来,那个五年级孩子经常欺负他。昨天,他已坐好了,可那孩子偏要抢他的位置。这又瘦又小的小家伙,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表示拒绝。另一方动手了,他没有怕而是选择了勇敢地回击。等他讲完之后,那惭愧委屈的眼神,令我心疼。我顿了半晌说:“有没有被打伤?”“没有。”我坚定地说:“你没错!”霎时,教室里的空气凝固了,不可思议写满了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老师居然不批评打架的孩子,一脸惊讶,存在感如此低的他,万万没想到老师的答案竟然是这个。
我们常说要因材施教。作为班主任,处理问题也要“因材施教”。这不是没有原则而恰恰是用自己的力量给他补足“公平”二字。我们不要忘记这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本就如一颗孤草,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存活于世。不受伤害尚好,受了伤害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敢像其他同学那样勇敢地说“不”。所以,在那一刻,我选择做他的“鸡妈妈”,选择做他坚强的后盾,让他体验被支持、被宠爱的力量。因为我知道,制止再被欺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他自己变强。这次他的勇气很足,那么因为他的反抗而得到批评,下一次呢?他怎么办?任人欺辱?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不要他与其他孩子有何不同,所以选择以妈妈的身份,站在他的身后给他支持,让他体会到他值得被爱、被保护。
我告诉他:“你是男子汉,遇见以大欺小的事,勇敢地反抗没有错,但我们自己不能做这样的人。”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这样一件逆向处理的事件,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他变了,再也不是空气般的存在了。因为他知道他与其他同学一样有“妈妈”。
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捕捉住不经意的瞬间,利用它,触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
三、第三变——百科全书
班主任这个角色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对,他是一本书,一本百科全书。当孩子们有任何困惑,翻开它时,都会从中搜寻到想要的答案。
进入高年级,孩子们的思想在变化,身体在变化,青春期的浪潮逐渐浸润班级。叛逆的标签,贴满孩子们的脸庞。好多好多的困惑,好多好多的为什么,捆绑着期望长大的心灵,束缚着急速长大的手脚。
一个女孩,有着火辣的性格,却一直没有交到知心的玩伴。她找到了书籍这个伙伴。可是书籍的甄选却出了问题。由于父母每晚出夜市,只留她一个人与手机相伴,渐渐地,被手机中推荐的小说吸引,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上课走神是常态,成绩直线下滑。她妈妈着急了就打、骂,但毫无效果,只好微信求救于我。
一节体育课,我们坐在了“谈判桌”的对面。还好,她并不拒绝沟通,需要在我这里找到解救她的答案。她自己倾吐了心中的秘密,明确说出了课堂上自己虽然坐姿端正,但早已灵魂出窍,满脑子都是那些小说的情节。我是老师,曾经从无数个孩子的青春初期走过,特别能共情于她现在的遭遇。
好,既然你主动打开了老师这本“百科全书”,我要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我猜了一下她所谓“好书”的故事情节。
她惊讶地说:“老师,你也看过《XXX》吗?”我摇摇头,表示否定。她不解。我告诉她:“因为我读过这类情节中写的最经典的《红楼梦》。”
这时的班级,果然是最不整齐的时候,心理生理发育参差不齐。有的开始像大人,有的还是个孩子。由于《红楼梦》是五年级下册语文书推荐书目之一,于是我推荐给她,并给她仔细介绍了这部经典,教她如何从经典中寻找自己与同学相处的答案,如何学习其中做人的道理等。
在我的推荐下,她充满了疑惑与好奇。我们没有再多聊,给她时间思考。放学回家,她发了一条朋友圈告别从前的书以及卡片贴纸等。我点了一颗心给她。
至此,一头扎进了《红楼梦》的她,在语文课上分析文章,经常语出惊人,一语道破。我总是抓住这样的时机,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地表扬她的进步与优秀。
更加自信的她,不再纠结于没有玩伴,而是转而与我讨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新年时,收到了她的贺卡,上面写着:“老师,我想做你的朋友。”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做老师最开心的事,就是会收获许多忘年交。”
做一本“百科全书”可不能只让一名孩子找到需要的答案,与男孩聊历史,与女孩聊玩偶,聊音乐,聊天文,聊足球……总之,我要做好一本“百科全书”,不让孩子们失望,让他们在需要帮助时,从这本书中有所得。
家长说:“我女儿真的喜欢你,因为她在提到老师的时候,眼里有光。”好,我就变成一束光,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榜样;变成一束微芒,成为教育路上的点点星光--共享人生,关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