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刻瓷因其手艺的高难度,一旦失误不可逆转,被视为中国传统手工艺里的一项绝技。以刀代笔,以瓷为纸,刻刀凿下的细碎刻点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或是高山流水或是百鸟朝凤,方寸间自成一个大千世界。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光明网携手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首届中国非遗之城电商消费季(北京·西城)”,今天带您探访北京刻瓷。
图为北京刻瓷“山亭自有悠真趣”茶器套装
将山水、花鸟、书法等绘画题材巧妙地雕刻在瓷板、瓷器上,栩栩如生,并把中国画的气韵融于刻瓷技法之中,一锤一刀錾出的金石味、中国画的水墨韵致和质地细腻、釉面光润的瓷器形成对比,显得韵律十足,极富艺术性。刻瓷也被人们赞誉为在瓷面上“绣花”的艺术。而在全国各地的刻瓷中,最出名的就是北京刻瓷。北京刻瓷传承宫廷技艺,不论是书画本身的艺术风格,还是錾刻在瓷器上的表现手法,都使北京刻瓷既有宫廷艺术的端庄大气,又有北京地域的风情特征。
图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京刻瓷的第四代传承人周晓明
85后年轻人周晓明,师承北京刻瓷第三代传承人陈永昌老先生,现在周晓明已经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京刻瓷的第四代传承人、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京工巧匠”。年轻人的加入给北京刻瓷带来新的生机。在北京,周晓明工作室有两间“练功房”,一间用作展厅和画室,另一间就是制作刻瓷的空间。刻瓷最讲精细,为了能静心创作,练功房并没有安装WIFI设备。工作前周晓明会先听音乐做冥想,让心情回归平静,然后几乎整天的工作时间都呆在那个手机没信号的地下室。
“以刀代笔,瓷上刺绣”。用带凹槽的蛇纹木锤,轻轻敲击镶着铜箍的錾子,在叮叮当当的清脆声音之中,粗粗细细的线条便在光滑的釉面上游走,瓷器表面幻化出各种美妙图案。
图为北京刻瓷“事事如意”壶
从构图开始先刻出轮廓,再一层一层刻出形态,再精雕细琢细节。整个过程耗时耗心,每一个动作稍有偏差都可能影响画面的整体结构。想要在瓷器上刻出一棵松树的中国水墨画晕染渐变效果,需要经过许多遍的錾刻和上色。远看是一幅中国画,近观又有肌理效果,深浅浓淡或者线条流畅都要直观地体现在瓷器上。“画画的一笔,刻起来需要一两天”。一件长宽50厘米的作品常需要个把月才能完成,而每一笔都是真功夫。周晓明刻瓷更像造境,要先让自己沉浸其中,才能在作品中轻凿出内心感受。有时,她做一个美梦,第二天就在瓷器上造出梦境。
步骤繁琐、传承人少,让民间收藏的刻瓷艺术品变得稀少。有时完成一个高难度作品,就算有人出高价周晓明也舍不得卖,对她而言:“那些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后来周晓明开始通过日用瓷器发展刻瓷工艺。“日用即道”。周晓明介绍,从清代开始刻瓷不再是简单的做标记,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但我们现在发展刻瓷,一定要让作品可以实用,不管是多么繁复,定要以人为本”。现在周晓明工作室也在做些茶具、香具、文房用品。让人能每天去使用,哪怕不用,每天放在那里,把玩一下也能感受到它的精美和韵味。
图为北京刻瓷私人订制旅行茶叶罐,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刻绘
“老手艺”遇到“新匠人”,让非遗“刻瓷”焕发青春活力。周晓明主要致力于北京刻瓷艺术品的创作、日用陶瓷画面和器型设计、陶瓷艺术的研发与创新。其作品注重创新设计理念与新工艺、新材料的结合运用,突出造型实用性和审美功能性一致,彰显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刻瓷作品风格独特,以细腻见长,精工秀丽。并将书法、绘画、诗词和篆刻融为一体,把传统的刻瓷艺术和现代设计融为一体,不断提升刻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刻瓷伴随瓷器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特殊肌理的时间量器。有金石韵味,又有笔墨情趣,还触之有感。传承宫廷技艺,百道工序纯手工刻绘,彰显贵族气质,也是独一无二的收藏传世珍品。近年来,周晓明一直致力于北京刻瓷各种形式的传承和传播,在全国各地的展会周晓明曾现场多次进行刻瓷技艺表演与交流,并多次在国家级、省级评比中屡获殊荣。北京刻瓷以其独有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亮相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国陶瓷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