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晨君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开通报“小龙坎”“蜜雪冰城”“华莱士”“杨国福”等火锅、奶茶、快餐店食品安全违规查处情况,多家连锁“网红餐饮”成为重灾区,食品安全问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无小事,必须常抓不懈。前几年爆出的“一笼小确幸”食物中毒、海底捞“老鼠门”事件似乎并没有引起“网红餐饮”们的足够重视,不少商家仍为了节约成本,无视食品安全“红线”,使用黑作坊假冒鸭血、腐烂水果、过期原料、隔夜食材入茶入菜,后厨老鼠蟑螂乱窜,食品安全问题触目。
为了提高利润,商家心存侥幸,不惜使用违规食材、偷工减料,罔顾消费者权益。在流量经济和利益的驱动下,依靠道德来约束商家似乎很难起作用。食品安全关乎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对食品质量、操作安全的管控是整个餐饮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管是不是“网红餐饮”,企业要想立足并长期发展就必须牢牢坚守食品安全底线、一丝不苟地做出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餐饮,以敬畏之心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舍本逐末,背离做好餐饮的初衷。老辈人常说餐饮是勤行,要的就是勤快,美食以味道得人心,口碑靠时间来沉淀,付出的辛苦自然不必说,只有坚持用好食材、不偷懒的“勤快人”才能做得长久。与传统餐饮不同,“网红餐饮”一般秉承红在先、食在后的经营理念,产品通常被赋予炒作卖点,依靠网络营销和诱导性宣传在虚拟空间打口碑,利用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制造消费话题,在流量经济引导下,让餐厅变成消费打卡地,短时间吸引大客流量得以迅速变现。
在整个运作过程中,不少“网红餐饮”经营者把心思都投入到了花费重金营造噱头、铺天盖地搞营销、引流量等方面。然而,对食材原料供应、操作加工规范等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问题却选择漠视,对餐饮品质也懒得下功夫仔细钻研。萝卜快了不洗泥,粗制滥造在所难免。此外,不少“网红餐饮”来去匆匆,吸引了一波消费者后就销声匿迹,无外乎饮食既不美味也不实惠、或者空有颜值没内涵。这种“挣快钱”的运作模式也助推了经营者在流量面前只顾捞金、不讲良心的问题发生。
顶格处罚,才可惩治震慑无良企业。近期,市场监管总局表示,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对食品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如何加强对餐饮业,特别是 “网红餐饮”进行有效的监管,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消费者吃得安心是需要长期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胖哥俩肉蟹煲”、“奈雪的茶”等涉事企业已公开道歉,随着消费理性的回归和主管部门监管惩处力度的增加,常规致歉、交罚款的操作也许不再会轻易获得谅解。
食品安全监管任重道远,需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全方位提升监管效能,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消费者 “舌尖上的安全”。餐饮企业要依法依规经营、加强行业自律、珍惜口碑和形象,摒弃重营销轻品质的做法,用品质打造良心好店。
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不盲目跟风冲动消费,在自身遭遇食品安全纠纷时,注意保留问题食品证据、及时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合法维护自身权益,让问题餐饮无处可逃。(王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