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931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为反抗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粤海关华员(受雇于外籍税务司制度下的中国籍职员)以共赴国难之心为抗日将士倾囊相助,并积极编发《抗战关声》,呼吁全国海关华员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侮。在中国海关博物馆馆藏中就珍藏着《抗战关声》的前身——杂志《关声》。
杂志《关声》中国海关博物馆藏
中国海关第一本进步杂志
1927年3月22日,周恩来指挥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此举将中国工人运动推向了高潮,也激励了江海关华员反抗洋人压迫的热情。成立不久的“海关外班华员俱乐部”为了团结华员,号召他们参与抗争,同年5月26日,出版了面向海关外班华员的刊物《关声》第1期,由张韵担任主编。
中华海关外班职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摄影
《关声》定位为非卖品,一切费用来自华员捐赠,内容不仅探讨海关业务,反映华员工作、文化和生活,还发表评论、杂文,号召华员争取关税自主、华洋待遇平等。杂志最初几期为单张小报版式、月刊,后改为杂志样式、双月刊。
“海关华员爱国捐”行动
1933年至1936年,粤海关华员积极响应“海关华员爱国捐”行动,按照高、中级华员每月正薪5%、下级华员每月正薪2%作为“慰劳及补助为国御侮军队之用”。1937年8月起,因广州地处连通南北和粤港的交通节点(粤汉铁路、广九铁路),日本开始对广州实施了长达14个月的大轰炸。空袭广州的日机900多架次,其轰炸密度仅次于重庆。
面对强敌压境和民族生死存亡,粤海关共产党人朱人秀、王兆勋等迅速组织开展了爱国募捐运动,他们号召全体华员以共赴国难之心支援前线将士抵御外侮。一批批现金、衣物、药品等各地海关所捐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抗战前线。
成立爱国救亡读书会
1938年1月1日,以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主编的《救亡日报》在广州复刊,先进的革命思潮激荡着海关华员心中抗日救国的烈火。粤海关共产党人朱人秀、王兆勋等人积极为《救亡日报》撰稿。
《救亡日报》
他们还联合孙君模、严德馨等10余名华员,在粤海关俱乐部成立了爱国救亡读书会和时事座谈会,邀请夏衍前来海关作报告、宣讲时势、组织华员前往难民居留所慰问,让广大华员直接而深切地了解日寇暴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读书会积极吸纳思想进步的海关同仁加入到抗日救亡阵营中,为中国海关培养了一支拥有进步思想的理论先锋队。
从《关声》到《抗战关声》
1936年11月2日,在党、团组织的领导推动下,江海关乐文社正式成立,并成立了《关声》编辑组,宣传中共路线、方针、政策和抗日救亡主张。当月15日出版的《关声》第5卷第4期,发表了社论《国难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告诫华员中日战争越来越近,呼唤华员起来战斗。
江海关乐文社战时服务团慰劳“抗敌战士”合影
朱人秀受《救亡日报》在广州复刊的鼓舞,为了不让这份在海关华员中影响巨大的杂志停刊,他联合陈双玉、王兆勋以及当时留在广州的“江海关同仁救亡团”团员叶厥孙、陈琼瓒等人,在广州继续出版《关声》。
为贴近抗日救亡的主旨,他们将《关声》更名为《抗战关声》。为提高影响力,他们广泛发动其他海关华员为《抗战关声》投稿,每周刊登《海关华员战时服务团一周工作报告》,及时报道海关华员支援抗日活动情况。并同步刊载了郭沫若《中国民族的喜悦》、章乃器《抗战总形势的分析》、王造时《东北义勇军活动概况》、陈西士《中国海岸线的封锁问题》以及罗青《保卫大上海》等进步言论。1937年11月12日淞沪沦陷,当年第8期特别刊发了《保卫大上海、死守大上海》专稿,以此向困守闸北四行仓库的“八百孤军”致敬。
抗日战争时期,粤海关华员虽不能冲锋陷阵,但积极投身抗日洪流之中,他们捐款捐物慰劳前线将士,彰显了海关华员最真切的爱国情怀,他们为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物馆、关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京华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