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崔兴毅 吴琳 李晓 段思雨
历史的意义,常常在回望与对照中更为深刻地显现。
“一五”时期,新中国156个重大项目中24个落在辽宁。全国17%的原煤、27%的发电、60%的钢产自辽宁,第一炉钢、第一架飞机、第一艘巨轮等1000多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都诞生在辽宁,“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长子”的美誉也由此诞生。
但因各种原因,辽宁经济增长开始呈逐年下滑态势,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在最困难的2016年,辽宁经济增长为-2.5%,全国垫底。
辽宁痛定思痛,悬而未决的改革破冰出发,对久攻不下的障碍重拳出手——国资国企改革有序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装备制造、石化、电子信息等产业升级蹄疾步稳……一场势如千钧的改革大潮蓄积生成。
过去的一年,面对疫情“大考”,辽宁生产总值增长0.6%。来之不易的正增长,得益于辽宁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中不断增强的抗风险能力,得益于东北振兴战略下辽宁高质量发展打下的扎实基础。
滚石上山谋振兴,辽宁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党中央的关怀与支持。置于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曲谱中,这是一段昂扬向上的乐章——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党的事业共命运。
历史没有停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辽宁实践方兴未艾。行走辽宁,4300万辽河儿女苦干实干、奋发有为的一幅幅新图景令人振奋。
扫一扫,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1.以革命精神挺起民族脊梁 工业历史沉淀历久弥新
2017年4月,我国第一艘完全自主研发制造的国产航空母舰,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下水。从沙俄建厂到日本侵占,从中苏合营到独立经营,从改革开放到企业分建……百余年来,历史的洪流,曾在这里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波澜,见证着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每一步。
1931年9月18日,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次日,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发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该宣言是世界历史上第一篇反法西斯战争宣言,中国共产党以卓有战略、政略的远见引领抗战方向。
1951年,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在沈阳第一机床厂诞生。
全国首份厂长承包经营“责任状”、全国首家破产企业“通告书”……这些陈列在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展品都是辽宁改革开放的缩影。采访期间,记者时刻都被这里工业的历史沉淀所震撼。
鞍钢集团老1号高炉重约2000吨,高71米。“这是国家一级文物,它见证了鞍钢的奋斗足迹。”野贵文是老1号高炉的最后一任炉长。他说,新中国的钢铁工业从这里开始,仅这座老高炉就累计为新中国生产生铁1600万吨。
鞍钢初建时只有8名党员,中共中央从全国调派500多名地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加强鞍钢领导力量,到1949年年底党员人数发展到2722名,其中就有孟泰。
在孟泰带领下,鞍钢建起为恢复生产而储备炼钢材料与器材的“孟泰仓库”,使鞍钢最早恢复的3座高炉的配管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1949年4月25日,鞍钢炼出了第一炉钢水。孟泰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模范人物。
第一台机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根钢轨……无数个“第一”,来自辽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铮铮誓言。
在辽宁工业基地热情如火的青春时代,涌现出大批响当当的全国劳模、英模,有“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有“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有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一台台工业机器、一个个故事,如同一根串联情感与精神、文化与历史的红线,不但穿起了辽宁工业的发展轨迹,更筑起了中国工业自豪向上的精神大厦。
大连星海湾俯瞰。资料图片
2.以拼搏实干激活振兴动力 老工业基地蝶变兴业热土
1979年2月,春节刚过。一列由20多辆警用摩托车开道、20多辆装载车组成的车队在沈阳街道上缓缓行驶,最终进入沈阳鼓风机厂(以下简称“沈鼓”)。
为何如此兴师动众?原来,中国从美国购置了第一台IBM大型计算机,这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来到了沈鼓。秉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使命,沈鼓瞄准世界行业巅峰的创新革新征程由此开启。
从1998年沈鼓集团为大庆石化制造出第一台单机24万吨/年乙烯装置用压缩机,宣告了中国能制造出大型乙烯装置用离心压缩机开始,沈鼓集团依靠自主创新开始了离心压缩机的“三级跳”。从2002年到2007年,5年间,36万吨、64万吨、100万吨,镌刻着沈鼓字样的“三机”(裂解气、乙烯和丙烯压缩机组)的突破,彻底改变了我国乙烯装置核心设备受制于人的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鼓自主研发的重大装备迎来井喷式爆发,以西气东输长输管线压缩机为例,该设备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国外长达十几年的技术垄断。
大国需重器,但一段时间以来,偏资源型、传统型、重化工型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产业大而不强。爬坡过坎,辽宁怎么办?
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对辽宁振兴提出了一系列管全局的战略思想、管根本的战略举措、管长远的战略谋划。
“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
“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辽宁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
东北制药现在营收达到近百亿元。很难想象,几年前这家有着70多年历史的企业还亏损上亿元。2018年,辽宁方大集团成为东北制药第一大股东,东北制药开启全新的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创效模式。“我们打破传统老国企的弊端,建立‘敬畏制度、严格执行’的运营管理方式,让每一项工作有标准、有考核。”东北制药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张楠说。
沈阳铁西区,曾是沈阳重工业的集中地。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就坐落于此,目前聚集包括宝马、SEW、本特勒等知名企业。沈阳铁西区区长郭忠孝说,未来在世界许多地方看到的宝马首款纯电动车型iX3都将是“沈阳制造”。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10年就实现年销售额近7亿元,全球每100颗手机摄像头马达中就有6颗来自这里,汇聚了政府招商资源和中蓝供应链资源,盘锦高新产业链初步形成。
盘锦港繁忙的作业景象。盘锦市委宣传部供图
3.以综合布局促进科技自强 创新烽火呈现燎原之势
辽宁产业门类齐全,特别是在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钢铁身子块头大,但神经系统和智慧大脑欠发达”等问题。
目前,这一状况正在改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赵雪峰身兼双重身份:既是科研人员,又是中科奥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3年,研究所与奥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该产业化公司,致力于工业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目前,不少采油厂都应用了我们的油田油水井的远程计量与优化控制系统,通过采集压力、电量等数据实现实时监测与故障报警。”赵雪峰打了个比方:如同给油田安装了“监视器”,督促、倒逼降低生产能耗、减少人力成本。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升空,开启太空之旅。与“天问一号”一起奔向火星的还有探测器上重要的光学窗组件材料CPI膜,它由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胡知之团队研发生产,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研发空白。
胡知之告诉记者,2017年辽宁科技大学与奥克控股集团开展全面技术合作,“CPI薄膜全产业链建设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团队历经基础研究、中试阶段,啃下不少“硬骨头”,最终让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化的批量生产。
“产学研联盟要让企业当盟主,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产学研三方携手共同奔向市场、共同奔向需求,而不是奔向论文、奔向职称。”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的话语掷地有声。
2021年4月23日,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办公大楼会议室,技术专家、管理骨干们经过汇报、提问、答辩、投票等环节的激烈角逐,最终对5个“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正式签订了聘书。这是辽河油田开发51年来首次以“揭榜挂帅”的形式激励技术攻关。
“在项目研究周期内,挂帅人享受企业级专家待遇;项目目标完成后,按净利润增加额的5%追加奖金。”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忠兴告诉记者,辽河油田3月初启动“揭榜挂帅”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专题调研、专家咨询,初步筛选设立21个项目,最终选择5个项目试行“揭榜挂帅”。
“我们川藏铁路桥梁用钢的一个项目就刚刚揭完榜单,揭榜人在开展科研时被赋予对外合作、团队组建、参与国际会议等自主决定权,这样既释放了人才活力,又精准对接现实问题,为有效突破‘卡脖子’难题创造条件。”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规划部副部长丛津功向记者介绍。
4.以治本决心补齐生态欠账 从卫星“看不见”到游人“看不够”
和众多老工业基地城市类似,本溪曾高度依赖钢铁、煤炭、水泥、化工等重工业。高污染、高能耗带来的历史“欠账”,让本溪一度被称作“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
“当时本溪有130多家重点厂矿,80%以上集中在城市中心区。”本溪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炜介绍,“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这座城市的工人们曾引以为豪:工厂点火冒烟,是生产兴旺的标志。”
有着110多年历史的本溪钢铁集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钢铁企业之一,曾经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留下了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
“十二五”以来,本钢集团累计投资252.08亿元实施节能环保建设,实施发电厂高压车间除尘改造、转炉系统节能环保改造等一批节能减排及综合利用项目,10年来累计实现减排烟粉尘超过10万吨、二氧化硫4万多吨、氮氧化物1万多吨。
如今的本溪,森林覆盖率超过75%,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由过去的不足70%提升至目前的91.8%。
从“看不见”到“看不够”,一字之差,折射的是城市发展理念的巨大转变。披翠缀彩的山峰、涵养城市的河流、让人放心呼吸的空气……这些都已成为抚顺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抚顺市西露天矿生产科副科长王雪峰,是露天矿生态修复、改造的参与者与见证人。记者一行与他共同站在观景台上眺望:面积约10平方千米的矿坑内,作业机车驶进驶出,井然有序;已经施工并且初见成效的生态修复区,葱郁植被漫山覆盖,如同绿毯一般铺展开来,“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矿山”几个大字生动醒目。
在抚顺市的生态文明图景中,大伙房水库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辽宁省2300万人口能否喝上安全洁净的饮用水。
为保护好这口“大水缸”,从2013年开始,抚顺全面启动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行动。抚顺市通过“调整、治理、培育、管理”的工作思路,保护水源地、改善农村环境,目前,大伙房水库库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我们还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动水源保护区农村经济发展。”抚顺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董志刚介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得,让小康生活的画卷底色更绿、成色更纯。”董志刚说。
5.以断腕之勇力行简政之道 投资涌出山海关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的明确要求。
改革,从政府改起。2017年4月1日,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共有大连、沈阳、营口三个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营口在全国首创“46证合一”改革,企业过去需要跑23个部门、填写4套86页材料、65天才能办完的手续,现在只需要填写一套27页材料、2天即可拿到带有动态二维码的营业执照。
把该“放”的彻底放开、把该“管”的坚决管好,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2014年前后,葫芦岛市一些传统支柱产业产能过剩,规模急剧萎缩。曾经不起眼的泳装行业却产值突破百亿元,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当地政府有意识地对企业加大帮扶力度:销售渠道少,他们帮企业跑市场、办展会、搞电商,销售版图扩至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主品牌缺,他们为企业搞培训、引人才;产业链条短,他们帮助搞配套,面料、物流、服务……链条不断拉伸、效益持续增长。据统计,全球每销售5件泳装,就有1件产自葫芦岛。
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助推企业行稳致远,黑土地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投资热土。
在营口,一个投资10亿元的锂电池产业基地正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长江以北自动化水平最高、单线产能最大的锂电池产业基地。“用了不到三个月,就完成10万平方米的土地征收工作。”辽宁航天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恒云说,得益于“项目管家工作制度”,政府主动上门,有问题现场解决,“企业跑”变成了“政府跑”。
在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西门子全球首个数字化赋能中心于今年3月落户于此。“项目将导入西门子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医疗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并在沈抚吸引、集聚上下游产业链条。”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朱骁洵说,“这里的‘一体化’平台、‘承诺制’审批和‘园丁式’服务,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沈阳,东北科技大市场采用线上、线下模式,打造“互联网+科技”生态平台,为科技资源管理与应用提供大数据信息服务。在大连,自贸片区内的两个综合保税区日前通过验收,标志着大连自贸片区这一东北地区“开放层次最高、政策功能最全、区位优势最突出”的特殊经济区迈向综合保税区新时代,将成为开放合作新高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五年。张国清表示,辽宁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自身位置,挖掘内需潜力,强化项目支撑,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