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何祚欢,男,1941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我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湖北评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文化部及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职,先后担任武汉说唱团团长、武汉市创作研究中心主任。
何祚欢是湖北地方曲艺界的杰出代表和领军人物,在全国曲艺界享有盛誉。在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笔耕不辍,创作发表评书、论文七百余万字,其中,长篇评书《杨柳寨》获全国优秀曲艺观摩创作表演一等奖,短篇评书《挂牌招亲》获全国优秀曲艺作品一等奖,评书《丑人李富生》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作为一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可谓是评书场上案头兼美的艺术大家。此外,由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并改编的同名戏剧《养命的儿子》获文化部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一、艺术精湛,博采众长
何祚欢幼读私塾,长学师范,是能创作、专表演、懂乐律、善方言、工文史的文化大家。他师承湖北评书名家李少霆,并广泛学习本地前辈名家的技艺,还吸收扬州、苏州评弹等姊妹说唱艺术精华,大大丰富与提升了湖北评书艺术的表现力。在艺术学习和探索中守正创新,大胆实践,自成一派,形成了儒雅平和、书路宽广的艺术特色。他的评书表演顺口顺耳、悦人悦己、深得人心,达到“不似评书、胜似评书”的境界,将湖北评书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称誉中国曲坛。
二、扎根人民,反映时代
何祚欢艺术创作能融冶评书新题,捕捉时代轨辙,其创作时间跨度长,且呈现出多样的时代风貌:既有风烟滚滚的抗日战争,又有激荡人心的国内革命战争;既有民国年代的城市风云,又有现代社会的都会风情。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不同时代的精神气质和内在特点,最后诉诸笔端与舞台的则是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时代画卷与人物肖像图。他创作表演的作品,除传统评书外,还新创作长篇评书4部,中短篇评书100多部(篇),有8卷本《何祚欢文集》行世。又有320多万字的戏剧、散文、小说等作品,是评书评话界公认的秀才。
三、立足本土,心系百姓
何祚欢自号“武汉话家”,一口纯正的武汉话被武汉市民奉为圭臬,他却更乐意从百姓的生活中汲取养分、积累经验,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曲艺作品,为观众带去欢乐,被武汉当地人亲切称他为“活着欢”。他的评书表演中充满“汉味”人情风物,是湖北省地方文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抹风景。他善用武汉方言创作,作品鲜活生动,展现市井之美,为老武汉保留了大量鲜活记忆,具有很高的城市史料价值,因而他又是武汉民俗文化和城市发展史领域的权威专家,被民众称为“江城活字典”。
四、信念坚定,匠心传承
何祚欢是湖北评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评书痴迷一生,把传承看得无比神圣,坚信“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说故事,就会有评书”。他不顾年事已高,先后参加全国曲艺大书发展论坛及全国曲艺大书扬州书会、全国非遗曲艺周、省市文化遗产日等宣传展示活动,学习交流曲艺艺术。他打破曲艺界师门讲究,广收门徒,他门下9名弟子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既有专业曲艺演员,又有基层文艺工作者,还有媒体主持人,甚至还有商人、警察等评书爱好者。他不仅授艺,更是传德,坚守“德为先、艺为天”,毫无保留地把平生所学传授给弟子,目前这些徒弟均已是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和优秀的语言工作者。他是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并借助各类媒体宣传推介湖北评书,大大拓展了其生存空间。由他主持并携手本土曲艺名家开办的《都市茶座》电视文艺栏目,是武汉市专门的一档曲艺电视节目,其“武汉人说武汉话、演武汉事”的栏目宗旨,深受各年龄层次观众的喜爱。近年来,何祚欢以“文化名人”身份活跃在各种社会活动中,致力于湖北评书及汉派文化、武汉方言的宣传保护工作。在“何祚欢名家工作室 ”,他笔耕不辍,完成了20多万字的湖北评书抢救性保护记录,为湖北评书传承保护保留了珍贵资料。
五、以笔战疫,居家抗疫
在今年武汉封城抗疫期间,他以曲艺人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厚的艺术感召力,克服各种不利与不便,自己写、老伴录,自己说、家人拍,先后创作了3部湖北评书抗疫作品,并以短视频形式网上推送。其中作品《莫侥幸、莫松劲》鼓励武汉人咬紧牙关继续宅家战“疫”;作品《致敬王珮瑜》赞颂了文化人抗疫的大爱精神;作品《小饭店》反映了餐饮界战疫情景;他的书法作品《冀来之 则安之》,则是代表武汉市人民赠送给河北援鄂医疗队的。何祚欢先生用自己的特有方式助力抗疫,为抗击疫情做出了独特贡献,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