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庞聪)在今年的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将在明天(23日)开幕,会期4天半,今年代表们有哪些领域的议案和建议呢?北京市人大代表、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黄石松带来了“社会转型叠加老龄化背景下 完善北京市老年人文化建设政策”的建议。
在黄石松看来,近期国内陆续出现的局部聚集性新冠肺炎感染者中老年人较多,“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老龄化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而背后深层次的是老年人文化建设的缺失,各级组织对老年人文化建设的社会功能的忽视,以及老年人文化建设支持政策的缺失。”他认为,老龄化的新常态与老年人文化建设的不协调, 使得老年人群体成为社会治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已构成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针对城乡老年人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黄石松指出,当前政策的关注点更侧重于衣、食、住等养老服务,对于老年人的文化、精神、教育、社会参与需求涉及不深,关注明显不够。“老人更加需要丰富的文化娱乐和教育活动,需要社会参与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
其次,对老年人文化建设的社会功能认识不足。文化建设在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代际和谐的同时,也是促进老年人融入社会、实现老有所为的最好也是最“省钱”的方式。以北京市为例,老年人成为平安北京、和谐北京建设的重要力量,涌现出“西城大妈”“朝阳群众”等知名首都基层社会治理、群防群治“金字招牌”。
同时,对老年人文化建设的社会参与和组织引导不够。由于缺乏规范引导,大部分老年文化群众组织都存在着缺乏活动平台、组织凝聚力低、缺乏政策资金支持等问题,老年文化群体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久而久之,老年人的文化空间和精神生活就会被一些宗教组织趁虚而入,利用老年文化群体组织兜售保健产品、理财产品、侵害老年人权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因此,黄石松从强化党对老年人文化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推进老年人参与社区(村)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主体作用这四个方面提出要加快完善老年人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准确把握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转型叠加老龄化背景下的新矛盾,充分发挥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