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6月,由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组织发起评选的“首都文化企业十强十佳”如期举办。在疫情影响下文化企业所面临的生存挑战逐渐深刻显现,这次行业评选对在艰难中坚持图存求变的文化企业是一种鼓励。其中,自2009年起,曾连续八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老牌演展企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是一家以文化交流为主业的文化央企,核心子公司中国对外演出有限公司、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国内最早从事国际演艺、艺术会展的文化交流型企业,随后又开拓发展出了文化旅游和演出院线运营业务。在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积累了丰富的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策划执行经验和大量优秀的国际艺术机构资源。2019年,在海外举办及参与各类演出达1460余场,观众人数达300万人次;国内演出达3080场,观众超过210万人次;国内外举办各类展览、展会和论坛共40余项,其中国外20余项。在首都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在促进产业融合、培育新型业态、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持续探索,积累下大量宝贵经验。疫情影响下,这种改革与发展的探索精神仍在持续推动其转型升级。
一、转企改制后的重要一步,从中介机构到内容资源整合运营创新
在转企改制之前,尤其是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前身——中演、中展主要从事文化中介服务,作为连接政府、文化机构、观众之间的桥梁和枢纽,以完成中外政府间的文化交流项目为主。2004年转企改制之后,这家老牌事业单位提出了从中介机构到内容运营商转变的战略构想,积极向产业链上游延申,通过对内容资源的整合运营、开拓创新,实现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变革,从而推动更多更优秀的文化产品的诞生与走向国内外市场。如今拥有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猫》、原创歌剧《马可·波罗》,以杂技、武术为主要元素的多媒体舞台剧《时空之旅》《因为爱》《武林时空》,整合彩灯、非遗演出、美食、文创产品,融为一炉的《天下华灯嘉年华》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目前正在打造中文版音乐剧《图兰朵》。2010年,“中演院线”的成立,也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在演艺全产业链布局中的重要一步,以专业的剧院运营理念和一流的内容供给,搭建起资源整合的平台。
多媒体舞台剧《时空之旅》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第一个跨地区、跨系统、跨平台的合作。早在2005年,他们就利用自身熟悉国内外演出市场与资源、了解艺术与市场对接规律这一突出优势,与地方政府和优秀文化机构达成三方合作,以“中国故事,国际表述;中国元素,国际制作”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共同推出了多媒体舞台剧《时空之旅》,实现了艺术与市场的双重丰收。该剧在上海马戏城(含马戏城剧场大修期间专门设计搭建的马戏大篷版)连续演出,以每天一场、周末双场的节奏演出14年,创造了多项第一的奇迹;在艺术成就方面,该剧获得国家舞台精品工程、文华大奖以及文化部改革开放30年18台优秀保留剧目奖等多项荣誉。
大型原创歌剧《马可·波罗》在去年9月作为中意文化合作机制的献礼从意大利载誉归来,作为卡洛·费利切歌剧院2019-2020年度歌剧季的开幕演出开始国际巡演,获得极大成功。该剧大胆采用中文演唱,国际团队制作,是全世界第一台由中外歌唱家全部用中文演唱的大型歌剧,在世界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广州大剧院首演伊始,就获得了英国《金融时报》的四星好评。
第27届东南亚运动会开闭幕式演出,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外交大局中交出的一份优异答卷,也是内容资源整合运营创新的一个经典案例。作为开闭幕式的技术提供方,以“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办会理念率领数百人团队,在缅甸新首都内比都当地整合本土历史文化、民族精神资源,结合丰富创意、多项技术,使开闭幕式演出展现出惊艳的效果,获得中缅政府的认可和国际媒体的高度评价
二、打造品牌文化艺术活动,建立文旅融合发展平台
文化产品的开发是延长旅游产业链的重要依托,不仅可以极大丰富游客的文化消费和旅游体验,而且可以真正实现旅游的全域和全季发展。其中,融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品牌性文化艺术节活动的举办,不仅会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繁荣,更会汇集四面八方的观众,并最终带动城市文化旅游共同发展。可以说,城市艺术节或演艺中心区是文旅聚集融合的大平台,也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文旅融合产品。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常年主办的大型国际文化艺术活动包括“相约北京”艺术节、中国国际合唱节、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等。以中国国际合唱节为例,就是一个以合唱艺术为特色,集国际性、大众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品牌性活动。28年来,先后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支合唱团和75000余名合唱爱好者登上了中国国际合唱节的舞台,观众总计超百万人次。2018年举办的第14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共有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的合唱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和308支队伍共约15000人,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进行了15个大项总计263场丰富多彩的活动。该活动在他们多年精心运营下已发展涉及到食宿游购玩等多领域,同时还开发出文创产品制作和销售,合唱指挥大师班培训,以及为中外合唱团组的交流、引进、推荐提供咨询服务等衍生内容。可以说,中国国际合唱节已经成为首都北京众多艺术节和文化旅游活动中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平台之一。中国国际合唱节的成功经验表明,文化艺术活动不仅是城市文化品格塑造的重要力量,也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作为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的国家队,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还承担了大型国事演出展览活动,在APEC会议、金砖国家文化节、一带一路峰会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上以高水平的文化力量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与亲和度,受到中外元首和嘉宾的好评。为迎接2022年冬奥会,受冬奥会组委会委托,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策划、承办、运营的冬奥会重要文化活动也已于2019年开始与“相约北京”活动在同一个平台上展开。
三、开拓国际化资源,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国内乌镇戏剧节和一批新型文旅小镇的崛起告诉我们,旅游在从观光游到深度休闲度假游转变的过程中,旅游产品和体验的供给越来越离不开对文化的挖掘,并成为目的地留住游客的重要手段,丰富的文化体验成为自然风光之外旅游产品开发最重要的依托,文化成为旅游产品的灵魂,“无文化不旅游”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顺应文旅融合纵深发展的大方向,紧紧抓住文旅小镇方兴未艾的机遇,通过发挥国际国内文化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参与到各类文旅小镇的开发和建设中。
一种模式是乌镇戏剧节合作模式。他们发挥自身在国际资源上的优势,向乌镇戏剧节输送了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立陶宛OKT剧院的《海鸥》等剧目,受到各方的好评。其中,《叶甫盖尼·奥涅金》还作为2017年乌镇戏剧节的开幕大戏,两部戏数千张门票在短短一个小时内销售一空,成为当年乌镇戏剧节最为瞩目的现象级景观。去年《叶甫盖尼·奥涅金》在北上广巡演,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另一种模式是浙江嵊州越剧小镇模式,也可以称为文旅小镇2.0版。众所周知,嵊州是中国越剧的发源地。近年来,嵊州越剧小镇建设初见规模。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文旅板块”全程参与了小镇的策划与建设过程,并通过邀请罗马尼亚锡比乌戏剧节、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国际戏剧节、意大利斯比莱托戏剧节等一批国际知名戏剧艺术节,在嵊州越剧小镇发起共建了世界戏剧小镇联盟,通过交流演出、国际论坛等形式,推动嵊州越剧小镇形成以戏剧创作、演出、交流、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旅新型业态聚集地。
四、发挥演出院线的独特作用,开辟文化旅游新空间
“中演院线”作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最年轻的业务板块,成立十年来,目前拥有16家直营剧院、70余家加盟剧院,南有广州大剧院,北有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东有上海大宁剧院、山东省会大剧院,西有甘肃大剧院,受权运营的16家直营剧院总资产已超过100亿元。2016年由其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现已拥有覆盖42个国家和地区的124家成员单位。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整合优化了长期积累的海外资源,凭借专业的管理团队,使中演院线成长为国内最具潜力的演出院线联盟之一。
剧院通过发挥独特优势,拓展文旅业务,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许多直营剧院都已成为当地的文艺地标,旅游打卡胜地。通过与国外著名艺术机构合作,引进品牌项目,以演出、展览、论坛、创意市集、咨询、票务等多种形式,使得剧院使用从晚上延伸到白天,并成为城市文青的狂刷朋友圈和微博的热点,开辟了文化旅游市场的新空间。
五、后疫情时期,传统演绎产品与线上数字内容融合探索不断深化
疫情对文化行业的冲击有目共睹,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作为依赖传统演艺会展业务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无疑受到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主营业务停滞,剧场停演的特殊时期,他们对业务升级、资源整合的探索更加积极,并在对线上业务的探索中取得了一批有益的成果。以其中演院线直营剧院广州大剧院为例,2月份起,广州大剧院就开始了新型艺术方式的探索,联合腾讯艺术推出全国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在4月5、6日两天的直播中收获了29万观众在线观看。该剧从项目策划、演员面试、幕后制作、排练碰撞到演出直播,呈现全程都是在线上完成,真正实现了跨地域四城协作。5月9日,广州大剧院十周年院庆发起全球艺术家云端10小时直播活动,联动了人民视频、新浪微博、B站、快手等80个网络平台实现同步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到1.3亿人次。从“云见面会”“云讲坛”“云下午茶”到“云邀约”“云读剧”“云饭局”,广州大剧院通过互联网,开启“云剧院”全新模式与场景。这些线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深度整合近70年积累的海外合作渠道和资源,与境外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密切沟通,积极开拓新型线上业务。今年的中国国际合唱节和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也以全新面貌,跨越物理空间的限制,开启线上云聚盛宴。本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国内外报名团队逾450支,开幕式同时在线观众人数最高时达800万人,累计观看人数达1200万人,是中国国际合唱节有史以来传播规模最广、观众人数最多的一届。中秋节期间,还推出了“天涯共此时”的中华文化线上展演,中印尼建交70年、中意建交50年也分别推出了线上跨国合作的音乐会和晚会项目。
这次疫情客观上加速了传统文化产业对新技术的运用,进一步促进业态间融合。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也在大胆探索中收获了演艺产品制作推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经验和信心,为传统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