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修复纸谱》(一函二册)
浙江图书馆 编
出版时间:2017年9月
内容介绍:
浙江图书馆对146 种用于古籍修复的中国传统手工纸张进行科学、规范的分类、编码,进行检测并全部通过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科技文化部重点实验室检测,编成这部纸谱。每种纸张标注纸张名称、厚度、PH 值、亮度、颜色、平面结构、纤维图等信息,彩色印制图案,黏贴以原纸的实物样张,力求使其成为一部可供古籍修复、古籍拍卖收藏等领域具有实物对照性质的工具书。该书开本阔大,纸样丰富,是我国首次系统规模地制作大型古籍纸谱工具书。
全书亮点:
1.双重检测:除了浙江图书馆自身检测,全部纸样均通过权威机构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科技文化部重点实验室检测。
2.品种丰富,共146种纸样,分为皮纸、竹纸、封面纸、宣纸、其他五大类,如此规模,国内尚属首次。
3.每种均黏贴纸样,有不少手工纸已经没有纸源,非常珍稀,是宝贵的实物参考。
4.全书请著名设计师宁成春先生操刀,中西结合,既重传统,又重实用性,整体典雅大方。
前言
1912年起,浙江图书馆已开展古籍修复工作。一百多年来古籍修复理念,经历从修书到修文物的转变。
另一方面,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传统手工造纸日见式微。古籍修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科学性和规范性,二是高质量修复材料资源供给减少。浙江图书馆素有购买、收集古籍修复用手工纸张的传统。从上世纪80 年代,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延续至今,形成了储存丰盈、品种繁多之库藏特色。特别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连续几年对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配送修复纸张,数量颇为可观,加之省级古籍保护经费逐年递增,每年都有数万张古籍修复用纸采购入库。
修复纸张的选配既是古籍修复工作的基础,更是每个修复人员的基本功。但是,由于手工纸生产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泛、生产水平不一、传承命运的差异等因素,品类纷繁的纸库,也留给我们这样一个难题:手工纸张种类繁多,厘清不易。需要一个配纸工具。
为解决这一难题,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于2013 年开始着手对历年来的库存纸张进行清点整理、建立纸张分类体系,于同年完成并启用古籍修复纸张数据库。在此基础上,2014 年,中心又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纸张进行调查,收集样品,检测了 19 个省份、25 家传统手工纸生产商(或作坊)的 107种纸样,从中选择了 11 个省份的 17 种适用于古籍修复的纸张进行采购,补充和完善了中心的纸库。
为在古籍修复过程中方便纸张选配,提高工作效率,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对 146 种修复纸张进行进一步科学、规范的分类、编码,并标注纸张名称、厚度、PH 值、亮度、颜色、平面结构、纤维图等信息,配以实物,编成纸谱,予以出版,力求使其成为一部具有实物对照性质的修复工具。全部纸张通过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科技文化部重点实验室检测。
鉴于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纸库手工修复纸数量和种类方面的局限性,由于纸谱的编撰出版又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请业界方家不吝赐教,及时将信息回馈给我们。
在纸库的建设及纸谱策划过程中,杜伟生先生、王菊华先生等专家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纸库建设本身就是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纸张的增量、补缺是常态。待以时日,本纸谱也必然要充实新内容、新数据,并吸取行家的意见进行修订再版,与时俱进,使其更科学、完整。
浙江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