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鹏举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逐步进入了一个战略发展期。所谓“战略发展期”有三层涵义: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托起了文化消费的大盘;高速增长过程中的经济发展结构转型使文化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产业对社会资本产生了显著的吸引力。
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现状特征
国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中央政府提出的新经济增长观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中国的金融业则面临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互联网金融崛起等因素导致的新竞争时代的到来,资本亟待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新的发展空间,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各类资本的目标。
各种因素都在促进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兴盛,这一场文化资本“盛宴”的主要特征有如下三个方面:
——政府投入力度持续加强,带动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2012年,全国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51 亿元,比上年增加358亿元,增长18.9%。2007年以来,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年平均增长16%,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5%,表明近年来财政文化投入力度在逐步加大。
针对文化产业的各级政府投资都在不断加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6257亿元,是2005年的5.6倍,年平均增长近28%。其中,国家预算资金837亿元,是2005年的8.1倍,年平均增长近34.9%。在地方政府层面,文化产业是许多地方拉动经济增长、实现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新经济增长点,对于文化产业的投入往往更积极,力度也更大。以北京为例,从2006年开始,每年的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有5亿元人民币,从2010年开始,每年增长到9亿多。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每一年全国各级政府的各类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出总规模超过100亿元,这个趋势还在继续。财政部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1年的规模是34亿元,2012年增长到了48亿元。
随着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加,政府投资的绩效问题日益受关注,创新投入方式,改善投资机制,示范和带动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这将成为政府投资的重要任务,贷款贴息、后期奖励、引导投资、组合投资等模式会成为各类政府专项资金、投资基金等改进绩效的主要方向。
近年来,为促进文化企业与金融体系的对接,文化部积极开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文化产业信贷融资发展。据统计,仅2011年部行合作框架内的重点信贷项目就达97个,贷款余额累计210.96亿元。在政府的推动下,文化产业信贷融资规模屡创新高,如2013年1-8月北京辖内各中资银行累计发放文化创意产业贷款456.8亿元,同比增长38.5%。
——文化产业资本运作活跃,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文化产业不仅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快速成长的文化消费市场也越来越有吸引力,各种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资热情不断高涨,文化产业资本运作越来越活跃。各种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纷纷成立,募集资金的额度快速增长。根据北京新元文智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相关报告统计,到2013年为止,中国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103家,总募集金额达到1408亿元。
文化产业相关的并购推动产业资源的整合。由于产业发展中整合的动力越来越强,无论是横向的占位并购还是纵向的链式并购都大量涌现。比如在横向并购方面,2012年3月12日,国内知名视频网站优酷和土豆共同宣布,双方已签订最终协议,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横向并购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横向并购已经成为互联网视频行业整合资源抢占新兴细分市场控制力的关键手段。
中国文化产业并购潮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并购融合的领域主要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以及文化与其他行业的融合。2013年文化传媒板块的并购案例50余起,涉及资金近400亿元,大约有半数的案例属于平台、渠道与内容的产业链整合并购。与此同时,跨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并购事件也越来越多。
——文化与金融密切对接,新的文化金融业态不断涌现。
从2010年初中宣部等九部委颁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以来,文化与金融的对接就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推动下,文化行业与金融行业的相互了解与认知越来越深入,各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尤其是金融行业日益将文化产业作为其越来越重要的新业务增长点,文化金融的创新与尝试就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了。在2014年3月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推出《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后,提出要适时建设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的意见,各级政府对发展文化金融的热情也被点燃。
文化金融的主要业态是围绕着艺术品展开的,因为艺术品的投资属性无论在国际上还是中国国内都被广泛认可。2007年7月,民生银行启动中国第一只银行系艺术品投资基金“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2009年招商银行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艺术品投资收藏已经成为中国财富阶层最为热衷的资产配置方式之一。同年6月,招商银行启动私人银行艺术鉴赏计划。
2009年9月,潍坊银行率先试水艺术品质押贷款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首次发放以书法绘画为质押物的贷款。潍坊银行根据当地松石斋画廊的贷款申请,以其提供的27幅于希宁的中国画作为质押物,通过中国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的鉴定评估,以及潍坊中仁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的担保,按评估价值的46%发放了200万元的贷款。如今,潍坊银行的艺术品抵质押贷款总额达到3亿元左右。
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发展趋势
当前,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正处在由初级的经营主体建构和市场能力培育向高级的资本经营和投融资推动的关键性进程中,创新和丰富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推进和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这对于中国文化产业逐步走向成熟具有重要价值。在这一进程中,自觉地培育和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增强国际竞争力意义深远。根据当前文化产业以及资本市场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总体来看,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的主要趋势有六个:
其一,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向着多元多层次的方向逐步完善,非公资本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已经逐步启动。在文化产业领域,混合所有制会成为一般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可以提升国有文化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放大国有文化资本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对于那些关乎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战略实施的重点文化传媒企业,特殊管理股制度的探索会在三中全会的逐步贯彻落实过程中谨慎推进。在文化产业的资本结构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多层次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也将逐步建立:(1)信贷资本市场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文化金融创新日趋深化;(2)随着中国多层次证券资本市场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的股权交易日益活跃;(3)在政策利好与文化消费活跃的促进下,各类风险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文化产业的直接融资比重将大幅度提升;(4)以文化产权交易所为主要载体的文化要素市场在治理整顿之后浴火重生,特色化发展和兼并重组将为丰富和健全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作出重要贡献;(5)以众筹网为主要增长点的文化产业互联网金融将有大作为。
其二,银行依然会是中国文化产业融资的主力,银行业表现出了日益浓厚的参与并创新文化金融的热情。目前,银行对文化产业的信贷规模不断扩大,按文化旅游的大口径,中国的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在2013年底已经超过4000亿的规模。越来越多的银行在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多种文化金融创新模式不断推出。现在,许多银行设立了专门的文化产业事业部,研究并探索银行开展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合理模式。对于文化产业投融资兴趣浓厚的一般是民营银行和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比起那些大型的国资银行,相对短缺稳定的大客户和大项目,这些银行的业务创新诉求更强烈,风险较高的文化产业因此也被视为很重要的战略性业务增长点。随着银行业对于文化产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银行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会日益活跃,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下,中国银行业介入发展越来越好的文化产业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其三,随着股权交易市场的日益健全,各类风险或权益类资本正大举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日益成为最有活力的产业推进剂,中小文创企业的融资途径日渐丰富。 2014年1月24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首批全国285家企业在北京集体挂牌后,可以说,中国基本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由新三板为代表的场外交易市场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一方面为文化产业的股票融资提供了更多平台,另一方面为VC与PE投资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多的退出渠道。尤其是后者,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举足轻重。文化产业的本质是内容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是一个典型的高风险领域。银行可以对那些已经形成资产规模的企业或产品价值相对确定的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但文化产业中承载创新及其伴随性风险的那些小微文创企业或项目则很难得到银行融资,这就需要风险偏好型的资本来支持。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的风险投资本身发展不够充分,加上文化产业也是方兴未艾,风险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总体上很谨慎,规模很小。当前,国家明确了文化创意与科技、旅游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路,这会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及其价值实现方式,加上风险投资的信用环境、退出机制等进一步改善,VC与PE对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投入会更有信心,这非常有利于创新型文化产业的发展。
其四,文化创意革命与互联网金融革命的融汇,文化要素市场从线下向线上发展,这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中最令人期待的景观。近年来,各类文化产权交易所风起云涌,但并不具备成为重要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的潜质。 2009年6月,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揭牌,这是国内首家成立的文化产权交易所。2009年11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试图打造面向全国及全球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文化企业孵化平台与文化产权登记托管平台。2010年11月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在天津成立,推动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迅速火爆,由于其交易的不规范和严重的泡沫化危机,在一年后被政府紧急叫停,全国各类文交所进入治理整顿期。现在的文交所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知识产权交易微乎其微不成气候,文化企业股权交易并不专业,艺术品资产交易险象环生,文化产权显得虚无缥缈。下一步,中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必然面临大调整大变革,一方面,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兼并重组,现有二三十个交易所归并为三到五个具有规模效益和特色业务的交易平台,比如具有专属税收优惠和监管功能的艺术品交易所;另一方面,必须积极回应互联网的挑战,大力拓展文化要素的线上交易模式,比如将特色文化创意与小众文化需求有机融合的众筹网金融模式。2013年在国际上甚至有“众筹年”的说法,中国的众筹网发展也非常快,快乐男生粉丝电影等众筹模式已经初现端倪,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文化众筹一定会大放异彩。
其五,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语境中,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文化资本的走出去与引进来会日渐成为常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文化消费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经济体,国际文化产业巨头正在以各种方式挤入中国。在2012年的中美电影新政之后,更多的美国文化产品通过合法渠道进入中国市场。迪斯尼乐园在上海处于建设过程中,迪斯尼通过业务合作将喜羊羊等优秀中国动漫的授权经营收归囊中。美国梦工厂在上海成立东方梦工厂,环球影城随时准备着在中国落地。当国际文化资本进入中国的步伐越来越快的时候,中国文化资本走出去的力度也不断增强。2012年万达集团出资3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二大院线AMC成为中国文化资本走出去的标志性事件。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国际语境中,中国文化软实力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化关键在于国际化的文化资本运作能力。影响世界的大型文化传媒集团都是有全球资本运营能力的跨国公司。比如美国的时代华纳、迪斯尼、新闻集团等等。中国的文化产业要真正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必须建立国际化的投融资体系,融入世界文化产业的资本运作系统中,构建网络全球的文化产业链。与全国各类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相适应,文化产业走出去以及文化资本国际化这无疑会成为中国政府大力扶持的发展方向,也会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最后,具有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融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复合人才日益成为文化产业和金融界的核心资源和抢手货。文化产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产业。文化体制改革在中国方兴未艾,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传统事业体制下的文化传媒人才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化条件下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尤其是文化产业资本运营方面的人才更是严重缺乏。文化产业投融资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传媒事业的成败,文化产业投融资人才需要有资本运营的能力和高度的文化责任感和政策水平。而且,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文化传媒公司对于中国文化传媒企业的竞争挤压越来越大,也包括对于人才的争夺。因此,文化产业投融资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具有战略意义。当前,具有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整合运作能力的人才还比较稀缺,这类人才的培养模式还不成熟,相信随着文化产业投融资实践的不断深化,文化产业界和金融界对于文化金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愿意致力于文化金融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多,这类人才的培养机制也会日趋成熟。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也是文化金融发展的关键资源,一切既定的模式或业态都会陈旧过时,只有人的智慧是苟日新日日新的。文化产业与资本的融合创新,说到底是需要知识的融合和智慧的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