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 9月8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的《守护南海珊瑚林》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科普时报主编尹传红认为,《守护南海珊瑚林》用散文诗般的语言,细致逼真的高妙镜头,把生命的传奇表述出来了,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大美的自然,与科研团队的事迹融合得非常好,这种人与自然的交融、科学人文的结合非常自然、非常鲜明。
以下为科普时报总编辑尹传红讲话实录:
虽然早些时候我已经从科普创作杂志的复刊号上看到文本了,但是刚才看到这个片子我还是心里非常震撼、非常激动。自己也在想,我们目前这种状况一提到纪录片、科教片就想到BBC的片子,想到美国国家地理,也真希望,大家刚才也提到这个愿望,能够通过赵老师继续地努力,包括带领的这个团队还有北京电视台各个方面的媒体能够集力合成,能够把我们片子做得更好。
这个片子我觉得它好就好在,它用一种散文诗般的语言,以及细致逼真的高妙镜头,把我们生命的传奇表述出来了,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大美的自然,甚至还有我们的一个科研团队,融合得非常好,可以说它这种人与自然的交融、科学人文的结合都非常自然,非常地鲜明,我们讲它的内容好自然不待言了,但是本身通过经验集成的这种点面切换,还有这种妙手剪裁,我觉得体现得也是非常充分,因为光是内容好,你从一个转折要做到这一点也是非常困难的,片子讲到全球变暖、人类对自然的破坏的时候,我当时就想,是不是片子要结束了,按照我们惯常的想法,但没有,从这一块它又讲到了“守势”和“攻势”,我们怎么能够在这种大背景可能无法改变的状态下,我们怎么去有作为。所以它也讲述了一些科研人员他们自己开动脑筋搞了自然仿真、搞了生态岛礁,当时我觉得非常意外……什么“节目交账”、“退休老头”都是很随和的语言,但是它用在了我们的纪录片里面,有些语言真是恰到好处,而且不是一处两处,比如说在形容一种共生关系的时候,讲到“和则两美,离则两毁”,讲到大自然千百年的慢工细活。
我们对南海爱得太迟,做得太少,其实也把整个片子的立意提高了,我们看了以后不仅是了解一种珊瑚它这种奇妙的生态,还有它遭到破坏的令人遗憾的现状,更多地还看到了希望,能够带来一点应该说还是光明的前景。所以,我总体对这个片子感觉非常好,评价非常高。
另外我也有两个小小的建议,一方面就像赵老师经常讲遇到各种困境,但是我听了十几年了,好在他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当然也有各方的协力,第二一点呢,我也是希望这个片子除了北京电视台的频道、网络的频道,也在更广的传播范围,也像刚才赵老师讲的,怎么能够把它的这种传播效果和范围更广范地传播,包括最后成书可能也是有考虑的。我自己也表一个态,因为马上9月15号我们科技日报社我筹建《科普时报》,这个解说词我们看采取一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能够在报纸上连载一下,我也觉得像微信公众号等更有效的一些传播手段,也可以为赵老师以后能够有更大的天地,带领他的团队去实现更大的作为,可以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
再有一个呢,我认为你这个片子应该去申报各种奖项,这两年我参加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初评和中评,说实在的我们对最后落定的片子我也认为还不是到了最好的阶段,看了赵老师的片子,我估计毫无争议的你是可以进去的,当然我们要一步一步的,从省会级的奖项开始,不断地向最高奖项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