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云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使命、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党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这是一个伟大的呼唤和鞭策,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在两年前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文艺创作尽管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也不可否认地存在着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他充分肯定十八大以来文艺界出现了新气象新面貌,成果丰硕。同时,进一步深刻阐明了什么是文艺高峰,如何攀登文艺高峰这一重大现实问题,要求文艺工作者遵循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解决好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在人民的进步中实现文艺的进步,在人民的史诗创造中铸就文艺的史诗巨制。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呼应伟大的时代,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
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奋斗,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变革,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面对这种史诗般的变化,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有着最深刻把握的作品。这既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课题,也是古今中外文艺发展的一条规律。我们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创作出既有生活底蕴又有艺术高度的优秀作品。
史诗是为人民抒写的。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就要求我们,把当代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史诗般的实践转化为文艺的史诗性篇章。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我们要追随人民的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今天,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他们的故事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我们必须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要有创作出史诗的能力和雄心。史诗性的作品无不具有时代的高度,有深刻的人民情怀,有经典的表达范式,有崇高的审美信仰,有宏大的历史气象,有典型的英雄形象,有伟大的文明轨迹。要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就要坚持走入生活、贴近人民,就要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而读懂、读透社会,则决定着艺术创作的视野广度、精神力度、思想深度。当今时代,历史变化如此深刻,社会进步如此巨大,人们的精神世界如此活跃,为文艺发展提供了无尽的矿藏。只有真正读懂、读透社会,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文艺要像刻刀一样创造生活,要善于和精于塑造典型人物;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批判人民深恶痛绝的消极腐败和丑恶现象,用文艺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让人们看到美好、希望和梦想。文艺家要以文艺创作和优秀文艺作品为立身之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为人民创造出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
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中华民族新史诗,不仅要高扬中华美学精神,也要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把我们在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成果奉献给世界。(向云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