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向云驹:主题性创作的“现象级”效应

2017-04-28 09:44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4-28 09:44:14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作者:中国艺术报社社长 向云驹

  主题性文艺创作作为一个时代文艺的晴雨表,代表着一个时代文艺的成就,也预示着文艺发展的态势。在当代文艺创作中,主题性文艺创作已经取得了重要成绩并表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和鲜明特色。特别是近两年,主题性文艺创作呈现出新的气象和变化,甚至产生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带一路”建设等是当下中国极具时代魅力的主题,围绕这些主题,文艺创作留下了鲜明的时代记录。

  主题性创作精品化

  今天的主题性文艺创作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一支文艺生力军,是具有包容文艺多样性品质的文艺新现象。这方面,近年来的探索和创新颇有进展。对于重大题材,各类主题性文艺创作实践展示出创作的严谨性、严肃性: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从设计到创作的各个环节都邀请有关历史学家与美术家共同参与,许多舞剧创作都是在同一题材积累的几十年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电视剧更是不断注入新的时代思想和立意,引发广泛的社会共鸣。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胜利与和平》文艺晚会以音乐舞蹈史诗的样式再现了东方战场的史诗性历史,电视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电视剧《长沙保卫战》《东北抗日联军》《太行山上》《二十四道拐》《东方战场》、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百团大战》、话剧《母亲》等深入挖掘鲜活史料,以地域性史实和典型性人物展示民族的气节和精神,在题材上突破历史局限并有新的挖掘和拓展,深刻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和突出贡献。

  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性文艺创作,是另一个重要主题。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黄克功案件》、电视剧《十送红军》《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三八线》《彭德怀元帅》《海棠依旧》《马兰谣》、话剧《春天的承诺》、歌剧《彝红》《长征》、京剧《西安事变》、音乐会《信念永恒》等以突出的艺术感染力,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全新塑造,或者再现历史风云际会,或者呈现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者呼应当下的法治精神,或者重塑精神信仰,使恒久的主题获得了艺术的创新和时代的新意。

  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平凡的世界》《温州两家人》《反恐特战队》《陆军一号》、纪录片《记住乡愁》、电影《战狼》《老阿姨》、反腐题材戏曲《全家福》《九品巡检》以及“中国梦”主题新创歌曲80首、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等,从不同层面、以不同艺术样式阐释了“中国梦”这一重大主题。

  “一带一路”主题性文艺创作也是近两年来的新亮点,呈现出起点高、水准高的特色。舞剧《传丝公主》以历史记载和西域壁画为素材,挖掘丝绸西传的历史,融入唐诗、唐画、唐俑、唐舞、唐乐的艺术素材和风格,把当代唐乐舞诗的积累推向新高;玄奘题材的电影和豫剧则直接还原玄奘在印度那烂陀的惊世成就及对祖国的情怀,使玄奘形象在文艺作品中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电视纪录片《河西走廊》史料丰富,讲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和丝路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文艺创作数量多、体裁丰富,弥补了当代文艺创作中长期存在的题材短板,也使“一带一路”的今昔得到丰富、生动的呈现。

  主题性文艺创作,有些是作为重点文艺作品由国家有关部门集中各方优秀人才集体创作的,有些是地域性题材与地方性创作,有些则是文艺家或民间机构自发的创作,这表明主题性文艺创作具有题材的开放性和较大的艺术创新空间,因而能够吸引各个方面的文艺创作人才。

  主题性创作内涵开掘更深

  主题性文艺创作是时代的文艺尖兵,它不仅要及时对时代大势、时代热点、时代转型作出形象化的美学判断,也要展示文艺作为时代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的思想锋芒和精神指向。它紧扣时代脉搏,以重大的时代主题为文艺创作主题,以时代的主旋律为文艺的主旋律,担当文艺作为时代号角、民族精神火炬的现实使命。因此,主题性文艺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主旋律和文艺主旋律的双重品格。

  主题性文艺创作有些因为主题和事件的长时段性会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作的过程。所以,要有与时俱进的创作规划,一方面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主题,一方面对长远的时代主题不断拓宽题材与样式、不断深化主题开掘。有一些主题性文艺创作还可因势而变,向类型化创作靠拢,以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比如,有文艺评论家建议在我国西部电影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丝路电影,这就是一个有意义的设想。

  我们这里所说的主题性文艺创作,包含我们已知和熟悉的主旋律文艺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等,但不完全画等号。用主题性文艺创作重新界定和组织包括主旋律文艺创作在内的重大时代主题的文艺创作,将会有更出色的表达效果,更加符合文艺发展的规律,也会使时代主题通过文艺作品予以表现时真正获得传播和接受。主题性文艺创作的这种天然优势应是破解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当下文艺悖论、怪圈的利器。从文艺发展的历史来看,文艺长河中的一道波澜壮阔的潮流就是主题性文艺创作。文艺反映时代,历史上伟大的文艺作品都是对所处时代最重大问题、最深刻命题予以最独到揭示的作品。

  主题性创作的历史新机遇

  虽然近年来的主题性文艺创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正在向“现象级”文艺发展和发力,有望形成推动文艺创作、繁荣文艺发展的新的生长点。但是,各种主题性文艺创作也存在一些明显的艺术上的不足,有些作品有明显的拼凑痕迹,缺乏思想深度和艺术力量,这样的作品伤害了主题性文艺创作的声誉。主题性文艺创作既具有题材的重大性、严肃性,又具有艺术上的高难度、挑战性,对文艺家的综合素养要求很高。从事主题性文艺创作,需要认真地研究和解决好主题规定性与艺术个性、题材限制与创作自由、主题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想象性、现实性与虚拟性、政治性与艺术性、模式化与意趣性等矛盾关系。

  当代文艺发展,经历了只有正面书写、只突出主要人物,转向个性化写作、多样化风格,甚至唯小角度、小人物、小事件为旨趣,再到今天的重归正面书写、重写正面人物、关注重大事件和主体史实这三个阶段。今天,正是主题性文艺创作兴起的历史时刻,而且是在全社会思想理论认知更加成熟、艺术上积累了更加多样的技术技巧基础上的主旋律深化和主题性回归。我们将会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一个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和重大主题,当下的主题性文艺创作任重而道远,让人拭目以待。(向云驹)

[责任编辑:李姝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