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 一生实践
姜泗长教授经常说,我一生希望做好两件事,一是做一名好医生;二是做一名好老师。这两句听似平淡的话,姜泗长却是呕心沥血,一生实践。姜老的两个愿望都完成得十分出色。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巨匠,但既能有所作为,又能为人师表,却不是每一个科学家都能做得到的。姜泗长教授正是以他广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这种双重魅力,吸引了学生,折服了同行,因而受到了大家的由衷敬仰。
姜院士已经86岁高龄了,但他的思想却很年轻,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学习,没有停止过追踪新的知识,他向学生提供的信息总是那么准确、及时。
作为一代名医、一代宗师,可以说一生辉煌,可姜老晚年想得最多、说得最多的却是自己行医道路上的失误和教训。在他80岁高龄时,还主编了《误诊误治》一书,让后人引以为戒。他经常说起他医学生涯中的一次失误:“年轻时我因手术快捷、准确而受到赞许,可在为一个16岁的男孩做上颌窦肿瘤切除时,我没有做充分的准备,结果手术台上出现大出血,因没有备血,导致孩子死亡。孩子的父亲是南京大学的教授,他说‘连姜教授都没有做成功,别人肯定是做不成的’。这话像针一样刺痛我的心,使我终生悔恨。”
1998年,耳鼻咽喉科被总后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并荣立集体一等功。在科室找差距上台阶的座谈会上,姜老再一次讲起他手术失误的事。他说:“那个16岁的孩子的脸,经常在我面前浮现,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却因为我的失误就这样永远的消失了,我对不起他啊!”说到这里,他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全科人员都被深深的震撼了。一位85岁的资深院士,为自己的一次医疗事故终生悔恨,姜老那颤抖的声音,像警钟一样长鸣在全科人员的耳畔。
许多人都认为姜老该颐养天年了。出人意料,他亲临一线事事操心,不在位了,他的心也从未离开过耳鼻咽喉科。每天,做完必要的锻炼和理疗,他都要走进研究所看看大家在干些什么。听着他上楼时嗒嗒的拐杖声,就像是催人奋进的鼓点,让人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怠慢。“今天有大手术吗?”“手术做得顺利吗?”“有危重病人吗?”姜老的电话像查岗查哨一样,让科里的同志感觉到了肩上的担子与责任。
姜泗长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的学生:“我不会离开耳鼻咽喉科,我死后要把我的骨灰埋在研究所的小树下,我要看着你们工作,看着你们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创新。那时,我和你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姜泗长的精神,他开创的姜泗长风格已成为解放军总医院乃至全军医疗战线宝贵的精神财富。(姚春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