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强院士与学生们
一面旗帜:用忠诚铸就,高扬军人党员的本色。
共产党人无论在哪里,都应是一面旗帜。军人走到哪里,旗帜就应该插到哪里。“军医院士群”是医生、是院士,但是首先都是党员、是军人。他们政治坚定,牢记宗旨意识,从医报国信念始终坚定不渝,他们把人生志向和价值的实现,根植于自己对祖国的深爱之中,激励着自强不息、勤奋不已、终身奉献的精神,立志要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智慧奉献给祖国的医学和事业,这个信念支撑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
战场上,他们是最勇敢的战士。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理想是事业腾飞的翅膀。盛志勇院士先后参加抗美援朝、中印边境作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不顾个人安危,穿越崇山峻岭、冒着炮火硝烟抢救受伤战士。在前线,他深入到达旺等地,在西藏军区总医院部分昼夜接待治疗一批又一批的伤员,给前线指战员带去了生命的希望,也给伤员们传递了勇气、信心和关怀……
为了掌握第一手战伤救治的资料并进行深入的研究,1987年至1989年,付小兵院士先后四次深入云南、广西前线参加战伤救治和调查,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在老山前线,他目睹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眼前消失,受到了极大震撼,更体会到了每个人生命的宝贵、医生责任的重大、军人使命的神圣。当一名受伤战士因为清出弹头而失血过多而迫切需要输血,但是战场救护却缺少足量的O型血液储备时,几天忙于救治没有合眼的付小兵撸起了衣袖,“我是O型血,抽我的!”小战士得救了,欣慰的笑容浮现在付小兵的脸庞上……
危难关头,他们冲在最前沿。2008年5月12日,国殇之时,中华大地遭遇了猝不及防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在灾区救治一线的白衣战士中,你会发现一位带着助听器、拄着拐杖的长者。他就是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教授卢世璧。卢世璧院士先后参与过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1975年辽宁营口大地震、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的灾后救治工作。在每一次的危难时刻,他总是奋不顾身,没日没夜地抢救伤员,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需要,就战斗在哪里。他说:“我虽然是一名院士,但更是一名战士。当国家有灾、人民有难的时候,作为白衣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当然要冲在最前沿。”
同样,在汶川特大地震救灾第一线,还看得见肾脏病学专家陈香美的身影,她亲临都江堰救治病人,每天都要忙到半夜……陈香美院士是在一个会议上接到中央军委和总后命令之后,没有来得及回家,也没有做任何的准备,直奔机场,立即赶赴四川参加医疗救治工作。作为一名军人,她用行动诠释着“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危险时,他们是迎着危险去的人。医生,是生命的守护神,在危难时刻,医生更是将绝望化为希望的指路明灯。非典期间,人们谈“非”色变,尽管王士雯院士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又刚刚做完中耳修补术,却仍然向医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像战士一样进入了临战状态,她不仅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全部贡献了出来,既上报防治“非典”建议,又亲自担任队长,拟定支援一线医疗队、二线医疗队队员的名单,还坚守在治疗“非典”病人的最前线。有个病人咳嗽吐痰,她不畏风险,竟伸手接住,让病人感动不已。有很多次,她是从病房直接到机场;出差归来又从机场到病房。一位患者因多器官衰竭、呼吸、心跳骤停,在来不及插管的危急时刻,王士雯院士立即对患者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经过长达1个小时的抢救,患者转危为安。这个时候,王士雯院士全然忘记了自己的安危,“因为自己害怕危险而失去赢得患者生命的宝贵机会,作为医务工作者,是不能原谅的,即使自己有危险,为了救人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在这一时刻,让所有人看到了解放军总医院院士的崇高境界,体会到了什么样的医生才是真正的“生命守护神”。
成昆铁路建设时,为了抢救受伤战士,盛志勇院士不顾个人安危,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由于西南山区地质结构复杂,在一次紧急抢救过程中,山洪冲毁了必经的木桥,盛志勇院士只能依靠一条钢索,吊着滑轮,绑上木板,滑过了深涧。
关键时刻,他们的信念与忠诚就是指路的明灯。理想信念点燃生命火花,一片丹心书写赤诚忠诚。“志向和人生价值,必须根植于对祖国的热爱。”黄志强院士的这句名言是赤子之心的真实写照。“军医院士群”的7位院士以对党的无限热爱,对党的无限忠诚,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国家的医疗事业。
作为获得日本北里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位外国女研究生,陈香美院士毅然婉拒日本方面提供的高薪和优厚条件,执意回到祖国,还把省吃俭用买的以及老师赠送的价值10万余元的实验器材及试剂,全部无偿地献给了祖国的肾病事业。她说:“人活着就要有信念,就要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付小兵院士在西班牙做访问学者期间,因其突出的业务能力而被3名著名的西班牙教授联名推荐在职申请西班牙国家医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的导师希望他留在西班牙继续工作。论及科研条件和硬件设施,付小兵深知西班牙的研究条件要高于国内,但是他更深深明白,祖国的医学事业更需要他,人民的生命安全也更需要他,他婉言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按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47年,盛志勇院士成为了我国第一位在国外专门学习实验外科学的年轻学者。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医学院外科研究室进修的他虽然身处异国他乡,却心系故土、心系祖国,他经常会想起“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这句名言,并以此鞭策自己定要以报效祖国之心努力学习钻研西方医学理念。1948年,盛志勇院士的研修期满,美国导师希望他能够留下来,三次询问他,“你为什么非要回中国,难道这里不好吗?凭你的本事在这里前途无量!”在婉拒导师的挽留后,他毅然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经过十几天的海上颠簸返回了魂牵梦绕祖国。
·年近九旬老军医吴孟超:手术室是我这辈子的战场( 2011-04-26 09:37:20)
·89岁老军医“不老”的一天( 2011-04-26 09:3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