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
|
注重培训拉动,提升科技人才的服务实效性。在“人才助村兴业”工程试点基础上,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兴村”工程,有效整合外驻科研所、中等专业学校、农牧业局、林业局、水务局、农机局、乡镇(办事处)涉农站所和乡土人才等科技资源,为全市每个行政村选派2名以上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科技人才,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结成对子,进行定点联系、对口指导和技术帮扶;选择政治素质好、熟悉社情民意的村组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担任土地流转信息员,依托“一村一名大学生”和“下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等活动,多层面、多渠道引导各类人才服务或参与土地流转。各级党组织还借助党员远程教育网络、“流动党校”等平台,健全辅导培训机制,在成立条件和程序、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开拓等方面积极为农村土地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咨询和帮助,积极向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献计献策,助力发展,进一步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在镇、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帮助下,大河湾镇金星村引入城市资本组建富裕种植专业合作社,卧牛河镇长发村承担国家西部开发促进会的“黑美人”、“布尔班克”等高产马铃薯品种推广项目,都较好地体现了本村的资源优势。同时,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和就业转移工作力度,先后通过政府引导、中介输出、亲友介绍等方式实现农民转移就业3.95万人,部分人员远赴俄罗斯、韩国等务工,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创造了宽松环境,有效推动了以“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科技化、良种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农业发展。
注重协调促动,加强主体对接的统筹紧密性。农村土地专业合作社能否与市场主体进行紧密的、深度的合作,从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不仅直接关系着每个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着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能否深入推进。为此,我市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小组建在合作社的各环节上,让党员的作用发挥在致富前沿上,推行“党支部+双强村干部+合作组织(协会)+科技人才+基地+农户”六位一体的农村党建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新路子。要求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发挥信息、人脉等优势,争做“红娘”,为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种粮大户等流入单位牵好线,搭好桥。2006年以来,连续5年举办了呼伦贝尔市级和自治区级绿色食品交易会,仅2010年绿交会就达成交易和项目合作意向38亿元;作为呼伦贝尔市唯一整体区域通过农业部指定检测机构环评的旗市,扎兰屯市已获得“三品”认证40个,6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认证,认证数量居全国县级地区第一名。目前,我市共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6家,已晋升为呼伦贝尔市级以上的31家,占呼伦贝尔市总量的三分之一,1-9月份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3.1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增加值16.4亿元,同比增长47%,农村土地流转抵御市场风险、增强竞争能力的平台建设更加稳固。(内蒙古扎兰屯市委书记 任宇江)
·农村土地整治要让农民受益( 2010-11-17 08:35:27)
·国土部将修改农村土地政策 禁止强迫农民“上楼”( 2010-11-15 09:13:02)
·国务院:农村土地整治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 2010-11-11 11:33:16)
·研究部署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2010-11-11 04:07:44)
·新“征地运动”?农村土地流转五大乱象值得警惕( 2010-09-01 19: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