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
|
“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的着力点”
田文武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工作思路,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工作的重点,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切入点,真抓实干。他常教育村干部:“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的着力点,我们应把全体村民的心拢在了一起,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上来。”
“要想富,先修路”。田文武知道,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道理。郑龙村多年来从未进行过村庄规划,房屋建设错综叠乱,要想在这基础上进行道路规划建设真是“难于上青天”。可他的心自上任那天起已经“横”了,任何困难也不能阻挡他前进。在进行村庄道路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他号召党员干部带头,把自家和亲友家影响修路的房舍全部拆除,走在群众前面,让大家心服口服,为群众做出了表率。同时,面对部分群众的阻碍和不理解,他带领支部一班人集思广益、团结一致,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公开喊硬口号,背后做软工作”。研究成立了一个由现任班子和老干部理事会组成的临时机构,上门靠上做工作、讲道理,解决群众顾虑。
“钉子户”是任何村庄和道路规划中都存有一道“另类风景”,田文武的二叔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任凭你磨破嘴皮子也不搬迁,并且扬言:“谁拆我家房子,我杀谁全家”。面对这种情况,田文武走上前说:“叔,我是党员干部,修路是我发起的,这是有利于咱村的大事、好事,我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如果你都不支持,我的工作以后还怎么干。今天你可以打我,可以骂我,但是绝对不能阻碍修路。等路修好了,我再去家里给你磕头赔不是”。田文武真诚的话语和坚定的决心将他二叔彻底打动了,二叔不但没有生气,而且成了他的好帮手,后来为修路做出了很大贡献。
克服了种种困难,郑龙村全村2600米的街道全部改造为水泥路,形成了“三横两纵”的道路格局,彻底解决了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同时,田文武不思劳苦,多方争取资金22万元,带领村民,完成了“三改一建”和村庄“三化”工程,帮助农户新建集做饭、照明、取暖三种功能于一体的沼气池200个,街道两旁栽植花卉苗木13000余棵,修建排水沟2600米,安装路灯30盏,建生活垃圾池10个、村级警务室1处,切实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实现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采用招标的方式,多方筹资80元安装了自来水,打深井3眼,在没收群众一分钱的情况下,解决了群众的吃水用水问题;新增80千伏安装变压器一台,彻底解决了用电难的问题……一项项工程下来,田文武先后无偿垫支了25万余元,群众感慨万分,拍手称他是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的好书记。
他带领村“两委”把一件件实事都办在了群众的心坎上,干群关系密切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个个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郑龙村富了,我的担子更重了。”
俗话说:“大河没水小河干”,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田文武认准了这个理,要让郑龙村走向小康之路,搞好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发展集体经济。面对郑龙村的实际情况,他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决定实施土地流转,探索新模式。
2006年,在泰安市质监局包村工作组的积极引导和大力协助下,田文武联系上了泰安弘海食品有限公司,带领郑龙村走上了土地流转、种植有机作物的路子。但是资金短缺,如何才能让计划尽快实施?他深思熟虑后率先提出“由村民入股,共同经营”的思路,并及时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议讨论,大家一致拍案叫绝。为打消群众种种顾虑,他首先聘请专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由干部包组、党员包户,发放到每位群众手中。然后,他对全村百姓承诺:“我以个人的名义和大家签合同,风险由我个人来承担,赚了钱是大家的。”最后,他带领全体村干部将自己的土地与想种植有机蔬菜的农户土地进行调换。真诚换来的是群众的积极响应,第一批入股股民就达260户。
村民的种植观念变了,种植规模上去了,腰包也鼓了起来。大家都说:“这个田百万,有胆、有心、有本事,跟他走没错。”
2007年,田文武在不断的探索中,推出了更新的发展思路,采取“股份+合作”的模式建立了有机蔬菜合作社,每亩地为一个股份,合作社对有机蔬菜基地实行市场化运作,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经过不懈的努力,合作社有了飞速的发展,基地由原来的330亩发展到920亩,郑龙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有机蔬菜生产专业村。合作社的发展给村集体壮大和农民增收带来了契机,郑龙村全年可得4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合作社社员每股(亩)每年可获得3200元左右的纯收入,比以往种粮食作物每亩增加收入2500元。每年给股民分红时,田文武都亲自将股金交到群众手中,看到村民的腰包鼓了,他笑了。
2009年,田文武引导合作社投资260万元,建立起储藏量300吨的大型冷库,进行蔬菜初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利润空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他发动合作社注册了“龙渔泉”牌有机蔬菜商标,产品销售及时转向国内市场。目前,大部分产品已经进入济南银座等国内各大超市,产品供不应求。
“爱拼才会赢”。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社会和公众的认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半月谈》杂志等多家媒体对郑龙村“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模式先后进行了多次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周铁农到郑龙村考察时说了这样一段话:“田文武带领郑龙村脱贫致富,创立“郑龙模式”,符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农村支部书记队伍中的典范”。
面对党和人民的认可,田文武总是那句话:“我是一名党员干部,我必须肩负起我应当肩负的职责,做好自己应当做的事。郑龙村富了,我的担子更重了,我必须前行,永不止步!”(王世强 邓凡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