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
|
(五)救灾
2010年夏季的雨来得太急、太猛。年年都有雨季,可今年雨大得连村里的古稀老人都没见过。
7月18日,村里鸭蛋河水早就涨满了,山石间渗流着雨水,不断有碎石滚落、泥沙涌流。唯一一条通往镇上的山路被泥石流封堵了七八处。雨不是在下,是在泼、在倒……
7月16日,杨宗兴就接到乡上书记方顺平的电话:“区上通知今年雨大,要立即检查组织滑塌区住户马上转移,决不能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他一分钟也没耽误,召集村上所有干部,分工包户,分头排查,确保落实责任。
鸭蛋河村有七个村民小组,其中四、五、六、七组分居在偏远的几个山头,很多人家都处在滑坡和泥石流的高发区。而这四个组,正是杨宗兴给自己分配的排查、撤离群众的任务区。
五组16户中,有13户高危。杨宗兴的排查就从这里开始。
17日早上7时起,上了一个山头,下了一个山头……那一天他赶不回去就住在一户村民家。
“宗兴哥太累了,他翻山越岭到处跑,身上好几处都是伤,青一块紫一块,脸上、腿上、手臂上都是血痕。”王宗林回忆说。
18日早上5点他就起床了,又是一家一户地去查看灾情,去劝说撤离。
下午3点左右,杨宗兴赶到了五保户李支禄家,认真仔细地安置好老人。
下午4点,他来到60岁的残疾人王道宝家,连背带拉,帮他撤离到安全地带……
下午5点10分,王宗林接到杨宗兴电话,询问群众撤离情况。“我手机没电了,得赶快回家换块电池。你包的那几个组怎么样?六组、七组我还得再去看一下,那边有三个五保户得尽快撤离出来……”
这是杨宗兴与村委会主任王宗林的最后通话,共计1分40秒时间,至今还保留在王宗林的手机上。
正是这个时间,灾难发生了。住在杨宗兴家附近的杨宗学发现,哥哥家的四间房被泥石流掩埋……10多个闻讯赶来的村民跪在泥石滩里,用手指一把泥沙、一块石头地刨着、抠着、寻觅着,直到看到杨宗兴平时戴着的草帽……
7月21日中午,为杨宗兴送行的路上,200多村民自发护送着灵柩,全体鸭蛋河村村民,还有方圆邻村村民,谭坝乡领导,自发地为杨宗兴送别……
“杨支书是真正的好干部。”
“杨宗兴是好村官,大好人。”
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就是一座座纪念碑。
碑上刻着六个字:村支书杨宗兴。
这字和碑是真正刻在百姓心里的。
短评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对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鸭蛋河村支部书记杨宗兴,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所做的都是农民最关心、最需要却又难以独立办好的事;他没有豪言壮语,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用行动教育感化亲属、凝聚感动村民。他把自己的责任看得很重,把个人的利益看得很轻,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对基层干部的要求。
基层党员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基层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群众观念和政绩观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期盼更多像杨宗兴这样的基层干部,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带头人、领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