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
|
(三)致富
鸭蛋河村地处安康的大深山里,全村212户、751人,分布在12平方公里的三沟四梁八面坡上。
“在这里当干部,想做出点成绩来,只能是靠心正、苦干加实干。”谭坝乡党委书记回忆杨宗兴时感慨的说。
杨宗兴当“村官”后,日思梦想的就是要让全村老百姓都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2005年村“两委”会上,有人查找村上不富裕的原因说:“精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村里留下的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能维持生活就谢天谢地了,还谈什么致富!”可杨宗兴提出村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空壳”村,而是村里没有主导产业。他提出要改变鸭蛋河村贫困面貌,一定要选一个能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
2006年,在借鉴其他村产业发展经验、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杨宗兴决定在全村推广种植烤烟和发展养蚕业。为了打消群众顾虑,杨宗兴自己带头种植,考虑自有两亩地面积过小,起不到示范作用,他就租用共进乡老鹰沟村20亩地带头种植。
2008年6月的一个晚上,他调解处理村民任成春、任成杰兄弟俩纠纷至深夜,在返回时不幸摔倒,将脊椎摔伤,医生要求卧床休息2个月,可此时正是种烤烟的季节,他操心村上工作和烤烟生产,只休息10多天,就用板凳当扶手,爬到烤烟地跪着锄草。乡政府知道后,给他送去1000元,让他到医院治疗。他却说自己能站起来走路了,不给组织添麻烦。后来,他把乡政府资助他的1000元钱,给外出务工人员垫付了农村合作医疗参保金。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鸭蛋河村烤烟从无到有,如今种植面积达到400亩,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800元。
2007年,儿子杨清波考上了大学。杨宗兴高兴极了,可1万多元学费难倒了这个带领全村人致富的带头人。眼看着儿子要上学去了,可杨宗兴难得说不出话。
“那会儿我虽不懂事,但知道家里很穷拿不出钱供我上大学。快开学了,我急不可待地问爸爸学费怎么办,我爸不说话,只是蹲在地上抱着头发愁。”杨清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悲痛欲绝。
杨清波回忆,开学前一天晚上,杨宗兴拿着1.1万元钱递到他手中,语重心长地说:“你安心上大学去吧,咱山里人很难出个大学生,爸再苦再难,也要供我娃上完大学。”此刻他哪里知道,那学费里竟有爸爸卖血换来的钱!
(四)建校
“要致富,先要兴教育,下一代有文化了,今后的发展才能更好。”这是杨宗兴经常讲的话。
过去,鸭蛋河村的小学校舍破烂不堪,是D级危房,为了保证师生安全,村上打算给孩子们盖四间砖瓦教室。2008年7月,杨宗兴跟村主任王宗林商量,采取村民集资的办法兴建学校,动员全村每户人集资200元,尽快建起新学校,让娃娃们学习有个好环境。这一提议很快通过村“两委”会形成决议。可在动员村民集资时,村民们都不愿交集资款,有人说,干部不交集资款,专让村民交,钱花光了,学校建不起谁负责?
针对这些疑问和议论,支书杨宗兴动员村主任和其他支部委员、干部先带头捐款集资,给村民做个榜样。随之,他与村主任到信用社各贷款一万元,垫付建校款,启动建校工程。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人纷纷捐资建校。
如今,四间明亮宽敞的教室盖起来了。但是,杨宗兴的贷款又增加了自家的一大笔欠债。因无钱付学费辍学,16岁就去广州打工的女儿杨清丽,从一开始挣钱就承担着替父亲偿还贷款的责任。就在杨宗兴去世前,还在跟女儿说:“你和你哥现在都能挣钱了,有能力了先把贷款还上,要不利息越滚债越大。虽然这些债是为村里的拉电、修路、建学校借的,可都是爸借的,咱们家不能欠信用社的债。爸爸没本事,没能给我娃置啥家业,还给你们欠下一堆债,往后只要咱村上好了,你兄妹俩好了,咱家就会慢慢过好了。”
这是父亲跟女儿的最后一次谈话,这番话刀刻一般永远地刻在了杨清丽的脑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