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
|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实现仁怀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载体。项目是发展的基础,没有项目的推动,很难形成特色产业和培育的竞争力,经济发展就缺乏后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无论是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还是城镇化,都离不开项目的支撑。近年来,仁怀紧紧抓住项目的带动作用,实施了一些项目建设,如茅台酒新增万吨工程,茅台城镇建设和风貌改造,茅台高速公路工程,仁怀城市建设和长江支流保护工程等,对加快仁怀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与仁怀拥有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建设力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仁怀将在争取国家、省、市大的项目上努力,在吸引外来大投资上努力,在农业产业项目上努力。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建设,在壮大产业实力的同时,加快城市功能的完善,推动仁怀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仁怀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利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地区发展依靠产业,产业的竞争力越来越集中体现在以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仁怀市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长期以来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曾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但是,我们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还是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由此导致产业素质相对较差、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知名品牌相对较少。”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对于以白酒为支柱产业的地区来说,内涵丰富而意义深远。仁怀将致力于从品牌强市战略高度,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争取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艺和技术,在参与经济合作与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仁怀的跨越首先应该是创新能力的跨越发展。
“三市”战略提供强力支撑
生态立市,酒都持续强化“造血”功能。赤水河不仅是蜚声中外的美酒河、英雄河,更是一条环保意识最早、环境效果最好的母亲河。早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基于对国酒茅台酒的钟爱,就明确要求,赤水河上游不得兴建任何会产生污染的工业企业。50年弹指一挥间,尽管大浪淘沙。世事沉浮,但历届市委市政府对赤水河的保护基本落到实处。特别在“十一五”期间,仁怀的决策层对赤水河的保护力度更是空前,对支持茅台集团发展可谓不遗余力。离茅台酒厂6公里赴,曾建有两家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水泥厂。水泥厂污染较大,为切实保护酒厂附近的大气、水资源和植被不受污染,仁怀市委、市政府果断作出搬迁水泥厂的决定。仁怀市决策层的共识是:不能要小利丢大利,不能砍大树做拐杖,破坏“茅台”将无颜面对老祖宗。近年来,仁怀围绕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目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从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入手,加强国酒基地环境保护,扎实地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确保了森林每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以上,到2009年底,森林覆盖率达43.8%。
品牌强市,强化世界名酒之都“聚合——辐射”功能。实施品牌强市战略,是仁怀发挥资源优势,做大经济总量,促进经济社会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的客观需要。目前全市已有100多家地方酒类企业获生产许可证,并完成酿酒企业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制定,12家建立了自动包装线,27家实现了蒸汽烤酒。2009年,白酒总产量11万吨,其中茅台酒2.4万吨,直接拉动仁怀市进入全省经济强县(市)前列。20多种知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市)及中国名牌产品表彰大会上,仁怀获得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县)。
旅游兴市,让中国酒都与世界名镇相映生辉。仁怀地处贵州北部,大娄山脉西段北侧,赤水河中游,境内多山地丘陵,四季分明,是天热的休闲度假的好去赴,素有“恒温式天然空调城”的雅誉。酒都仁怀境内不乏旅游文化资源,腹地以出产美酒为主,国酒茅台酒文化的传承和酱香型白酒的历史表明,中国酒部,香从古来;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是红色文化的精髓;“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描述了川盐入黔时茅台码头的富庶和古盐运文化的底蕴。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就是要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利用和弘扬名酒名城品牌优势,突出酱香文化特色,把旅游业培育成兴市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