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网络评论传播渠道的资源整合之年。随着市场的成熟和平台的成长,网络评论传播渠道将呈现从零散到集中、从单一到复合、从小众到大众的必然趋势。[详情]
研究发现,网络评论接触场景趋于碎片化,用户经常接触短文字、图片、短视频,而较少选择文章、长视频和音频。网络评论用户首要关注新闻,围绕新闻浏览相关评论,88%的用户认为网络评论与新闻同样值得看,甚至更值得看。用户接触网络评论最主要的动机是情感性动机,而信息性需求居于次要地位。
《中国网络评论发展报告(2019)》全面、系统地分析网络评论传播规律,深入解读网络评论的研究前沿、传播路径、传播议题、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等,综合运用知识图谱、社交网络大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展研究,立体呈现2018~2019年网络评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要关注社会疏离和偏好聚合两种网络评论领域存在的问题。当前,无论在技术上的赋权还是话语权整体性的再分配,基于网络评论的舆论引导实现了以共识和秩序为导向的对话可能性。要善于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手段,识别网友关切的、主要的、重大问题,在重点领域、关键问题上推进公共对话、协商实验,让各方在对话中充分表达意见,并且为自己的意见提供负责任的理由,在对话当中解决疏离的问题,也解决偏好简单聚合的问题。
全媒体时代,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壮大网上原创内容的生产机制,建立网络评论形态创新平台机制,研发主流价值算法培训机制,完善网上舆论审核把关机制,加强重点平台的舆情监测机制,健全网络评论的效果反馈机制。要充分利用全媒体技术手段,适应“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特点,感知网上舆论态势,最终目的就是让主旋律更高昂,让正能量更强劲。
全媒体是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是传播关系的根本性变革。网络评论是多人参与、多场景、多任务、多形态共构的过程,本质上是点对多点和多点对多面的动态传播过程。构建网上舆论引导机制,需要关注公众共构的传播形态,发挥群体智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构一种系统的全媒体评论方式或传播理念。同时,要在坚守新闻时度效原则的基础上,注意不同媒体、渠道、平台间的传播属性,同一内容针对不同的传播属性应有不同的模式。
当前网络环境发生了三种变化,直接关乎网络评论的未来发展:一是由议程设置转为属性设置,二是从情绪的表达转为问题的诠释,三是从全民表达转为全民“讨论”。对此,网络评论要重视属性的引导,关注议题背后不同背景的阐释,把言论这一评论的基本方法结合网络变化形势抓好用好。今后要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动态研究,把观点与事实结合起来分析,把事件与导向结合起来研究,还要加强网络评论的效果评价,逐步完善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空间呈现出对话主体多元化、去中心化,对话方式个性化,传播能力大幅提升、传播门槛降低的特征。一方面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动员专业人员更多参与进来,加强网络评论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要发挥网络评论作用助力青少年网民文化价值养成。作为网络时代原居民,青少年活跃在网上的时间很长,对新技术的理解、掌握、运用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要通过适合网络空间发展的评论方式来引导。
《中国网络评论发展报告(2019)》定位是,提供过去一年国际国内网评研究的前沿文献分析库,反映网络评论用户接触、传播效果等方面的数据库以及服务网络评论行业发展的思想库。整体上看,网络评论研究重点已经从认知、态度转向行为,不仅需要注意网络评论对青少年价值养成的影响,更要重视对青少年行为方式的作用。对于网络游戏等一些尚未进入到主流治理视野和学术研究视野的评论形态需要关注并加强研究,同时要深入研究新技术应用的互联网治理伦理挑战,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伦理研究。
互联网上的价值传播具有介入性效果,且会转化为影响客观世界的实践力量。因此,舆论引领不能仅停留在某一个技术渠道或者占领某一个技术空间的浅层次,而是要挖掘、传播、渲染积极进步的价值取向,以此在求新、求变、求发展的传播社会中形成精神、情感、认同的广泛连接。此外,包括传播技术领域在内的全球公共性领域,中国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备受瞩目。因此,我们不仅要从工具理性角度用好互联网,还要主动形成面向世界的观念话语创新立场。
评论被认为是言论中的旗帜与灵魂,网络评论对社会思潮的形成已产生重要的作用,青年网民文化也深在其中。我国青年网民文化常常具有混合文化特质,表现出一些新特征,如:更加彻底的数字原住民生态已然形成、全球文化成为青年网民文化习得的重要来源、非语言文化传播方式日趋普遍等。网评工作需要更多地通向青年、靠近青年,将价值观传播与新青年文化学习等结合起来。特别在意见交融交锋的时刻,网评应该面向争论而非失语,否则可能错失与青年文化的对话良机和共情空间。
社会情绪背后有价值观的主导。网络评论所表达的意见,不管是情绪化的还是理性化的,都有其价值观的直接观照。主流社会价值观主导着社会秩序,也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我们关注网络评论的意见流动,要深入分析舆情背后的社会价值观念。在每条价值判断的背后,都有其价值观的支配。价值观才是较为深层、较为稳定的东西,是“人心”的现实形态。因此,只有在这方面做出分析,网络舆论的基本走势才能被把握得到。
把网络评论的重点迁移到互联网的平台上来,因为平台才是消费、社交、娱乐和学习的公共链接,要以平台思维引导网络评论;应该创新传播话语,比如我们要去寻找一些共同的话题,使用共同的代际话语、理解青年人的诉求,这样才能破壁入圈;同时,网评应该要增强科技感,科技是青年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网络评论的研究也是提高我们网络评论能力的很重要的方面。